个人信息

作品数:16249被引量:23850H指数:9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程啸张新宝齐爱民谢笑谢阳群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机对话中个人信息的“设计保护”——以ChatGPT模型为切入点被引量:14
《图书馆论坛》2023年第8期77-87,共11页张宇轩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9SFB2045)研究成果。
作为新一代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为业界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的威胁同样值得关注。ChatGPT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违规收集、过度挖掘、信息外泄和算法偏见。传统公平实践原则在应对ChatGPT的挑战时...
关键词:人工智能 人机对话 ChatGPT 个人信息保护 设计保护 
论刑事侦查中行踪轨迹信息收集运用的法律规制被引量:9
《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141-151,207,共12页艾明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证据制度完善研究”(18SFB2023)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敏感个人信息提出了更高的保护要求,且对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进行了特别规定,在此背景下检视刑事侦查中行踪轨迹信息收集运用的现状,可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必要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原则、精神和规定为指...
关键词:刑事侦查 个人信息保护 行踪轨迹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处理中同意规则弱化适用的路径优化--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的场景细分被引量:25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年第6期156-180,共25页廖丽环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数字治理在公共法律服务中的适用研究”(21SFB4009);福建省创新战略项目“后疫情时代下福建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高质量立法研究”(2021R0025)的阶段性成果。
同意规则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前置规则,其过高的体系地位并不利于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为此,可在保留同意规则的前提下,将其从以往从严适用的前置规则转为弹性适用的调整规则,形成“弱化适用”的改良路径。既有同意规则的立法文本与实践...
关键词:个人信息 同意规则 弱化适用 场景细分 情境脉络完整性 
个人信息处理中告知同意的功能异化与归正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1期14-22,94,共10页王楚云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疫情时代被遗忘权与公共卫生安全的冲突与平衡研究”(20SFB2022)。
一般情况下的个人信息处理实为信息处理者与信息主体所为的合同行为,该合同以“告知”与“同意”的意思表示合致为其成立要件。实践中,告知同意面临着制度功能备受质疑,有效条件难以满足等问题。落实告知同意首先应当从告知环节的制度...
关键词:个人信息 表示行为 告知同意 撤回删除 
基因编辑中的人权保护被引量:5
《人权》2022年第5期1-29,共29页石佳友 胡新平 
2019年度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9SFB2035)的阶段性成果。
将人权视角引入人类基因组编辑活动的多维度治理之中,有利于为国家、科研人员、伦理委员会成员以及公众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划定行为边界,同时明确各类主体符合人权义务要求的具体做法。人的尊严原则反对以人作为手段来实现科研目的。身心...
关键词:基因编辑 人的尊严 身心健康权 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 
任意撤回权与合同拘束力的冲突与协调被引量:14
《政治与法律》2022年第10期161-176,共16页施鸿鹏 
司法部2021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重点课题)“平台经济竞争公平法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1SFB1007)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涉及调整对象上的同一性,《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5条所确立的对同意的任意撤回权制度在体系解释视角下将涉及对利用个人信息的合同关系的重新调整,进而与《民法典》中既有的合同制度相冲突。若优先适用前者,则合同拘束力将被瓦解;若...
关键词:个人信息 同意 任意撤回权 隐私权 抽象危险 
委托处理个人信息的私法规制被引量:10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203-215,共13页曹明德 赵峰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资助项目“人工智能产品法律责任研究”(18SFB039);中国政法大学大健康法治政策创新研究项目资助(Y2020005)。
委托处理个人信息是信息流动、共享与利用的必然选择。《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1条专门为委托处理个人信息提供了规范基础,填补了《民法典》《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等规范空白,但就该条的规范内容如何解释适用,对委托处理私法规制...
关键词:委托处理 个人信息 从属关系 连带责任 
论政府信息公开中依申请公开的对象范围被引量: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8期114-121,186,共9页王锴 周锐恒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反歧视立法的宪法问题研究”(19SFB2010)。
依申请公开与主动公开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两者无论在信息的范围上还是公开的范围上都是相同的,那种将依申请公开理解为信息仅与申请人有关、仅向申请人公开的观点混淆了政府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权。任何公民都可以基于知情权申请政府信...
关键词:依申请公开 卷宗阅览权 申请人资格 原告资格 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中默认规则的法律规制——一种温和家长主义的视角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22年第1期141-156,共16页谢小瑶 尤飞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边界与策略”(项目编号:17JZD031);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疑难案件中法官决策的认知风格研究”(项目编号:16SFB3006)的研究成果
在网络空间中,默认规则作为一种“推定同意”形式存在的选择项,在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提高行动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一些商家利用它恣意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平等权、知情权等难题。为此,家长主义与自由主义给出了不同规制思路。前者...
关键词:默认规则 温和家长主义 个人信息保护 同意 选择退出 
风险作为损害:大数据时代侵权“损害”概念的革新
《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22年第3期84-99,共16页田野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9SFB2045)的阶段性成果。
在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路径下,损害的认定陷入困境。个人信息损害因具有无形性、潜伏性、未知性、难以评估等特征,是否符合“确定性”标准存在疑问。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应当对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概念加以反思,承认风险性损害。损...
关键词:个人信息 侵权 损害 确定性 风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