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伦理

作品数:23被引量:9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友良周菲卢立南谭德礼廖申白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工业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企业家天地(中旬刊)》《道德与文明》《东北史地》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及制度防范——基于公共生活伦理的分析
《当代教育科学》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姜子豪 刘潞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制度德育视角下的学校文明秩序构建”(项目编号:DEA190355)的研究成果之一。
以伦理的视角看,公共生活受陌生人伦理和契约伦理的支配。陌生人伦理排斥道德情感,契约伦理过分注重个人权利和形式合理性,导致美德丧失了存在的空间,本该具有崇高性的道德在公共生活中被拉向了底线水平。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与...
关键词:道德教育 公共生活 契约伦理 陌生人伦理 制度正义 
当代中国社会中公共生活伦理的建构
《理论观察》2017年第10期87-89,共3页万继蓉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发展,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迁。变迁后社会的良性运转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因素,其中公共生活伦理是主要的软约束。构建起支撑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的健全的公共生活伦理,关键在于促进伦理范式向现代伦理进行顺利的范式转化。
关键词:传统伦理 公共生活伦理 构建 
论公共和谐与社会和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王友良 黄蔼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公共生活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基本境域,社会和谐是良序公共生活的直接表征,所以,公共生活伦理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意蕴主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共生活伦理 公共和谐 
西方公共生活伦理思想述评
《云梦学刊》2015年第2期60-67,共8页王友良 黄蔼 
西方公共生活伦理思想是丰富的,无论是古希腊城邦公共生活伦理的最初形成,还是近代西方公共生活伦理对个人主义的凸显;无论是现代西方公共生活伦理超越个人主义实现对公共伦理的彰扬,还是当代西方诸多学者对公共生活世界的研究,无不反...
关键词:西方 公共生活伦理思想 述评 
论公共生活伦理建设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88-94,共7页王友良 张美灵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3BTY024)
生活是日常话语,却是伦理产生的基本场域。随着实践交往的扩展,现代生活空间已经由"私人领域"逐渐走向"公共领域",而公共生活的有序进行必然需要一定的伦理维度。公共生活伦理围绕着公共利益"如何有效地实现"、公共生活"应该怎样趋善"...
关键词:公共生活伦理 主体 环境 行为 制度 
西方公共生活伦理思想特征分析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3年第5期95-97,共3页卢立南 
西方公共生活伦理思想十分发达,各个时期的西方公共生活伦理思想都有着丰富的理论表现形态和独特的见解。将西方公共生活伦理思想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特征总结,是当前伦理学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研究领域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公共生活伦理 西方 思想特征 伦理思想 表现形态 实事求是 伦理建设 道德生活 
浅析回族伦理思想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年第10期3-4,共2页肖晓 张玉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又是文化中的内核。回族的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值得认真发掘。了解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伦理思想在当今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伊斯兰教 日常生活伦理 公共生活伦理 
现代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的基本路径
《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6期137-141,共5页王友良 
现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生活伦理调适,公共生活伦理建设已成为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主题。加强公共生活伦理建设,一是要以现代性"公众"的成长作为主体基础;二要丰富公德的社会性;三要加强公共生活伦理的制度规约;四要倡导公共反腐,营造公共...
关键词:公共生活伦理 建设路径 
“公共腐败”问题透视——以公共生活伦理为分析视角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47-48,共2页陆春蓉 
腐败本意指生物有机体变质,"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上》,后来逐渐被应用到社会政治领域中,通常把它定义为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发现,虽然腐败主要是以政府官员...
关键词:公共生活伦理 官员腐败 政府官员 生物有机体 政治领域 公共权力 公职人员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状况及其引导对策--以上海为例被引量: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11,共11页王正平 苏建军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资助项目(J50407)
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在了解和把握上海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状况的基础上,就提高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显示,夫妻关系和谐度较高,对婚前性行为较婚外恋宽容,择友时注重伦理因素,守时观念较强,有较高的公德意识...
关键词:城市流动人口 道德状况 日常生活伦理 公共生活伦理 价值观 道德引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