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游憩

作品数:89被引量:519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董楠楠汤雨琴赵静李春媛冒丹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的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游憩感知研究
《工业工程设计》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唐真 赵宇航 杜雅丽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2019ECK010)
工业遗迹的更新不仅是城市转型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创新与活力再生的关键途径。运用网络文本分析与IP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工业遗产公园游憩感知的构成要素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借助ROST ...
关键词: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游憩感知 网络文本分析 重要性-绩效分析 上海 
基于ABSA-DANP的森林公园游憩舒适度评估
《生态学报》2025年第4期1674-1683,共10页林开淼 黄宝慧 董松萍 黄雨琪 元晓春 吴政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XGL010);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FJ2024A022);武夷学院教科研创新项目(WZY2023006)。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公园提供的游憩服务对提升人类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其舒适性体验的构成指标和评估方法备受关注。然而,仅基于初级感官体验或浅层心理认知的游憩舒适度评估是不完备的,亟需构建一个涵盖身心整体性的评估模型...
关键词:舒适度 森林公园 文本挖掘 多标准决策 
安徽省利辛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游憩适宜性评价研究
《乡村科技》2024年第21期113-117,共5页褚玥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安徽省常用园林植物信息系统构建与种植设计应用研究”(CJSJ-KY-2-202207)。
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主要类型之一,其游憩适宜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品质的高低。根据现场调研及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研究从现状公园布局体系、基础公共服务评价、开放共享程度及品质特色4个方面,对利辛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
关键词:安徽利辛 公园游憩度评价 GIS网络分析法 服务效能 
生态敏感性约束下的国家公园游憩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南山国家公园为例被引量:1
《生态经济》2024年第11期119-127,共9页郑群明 陈子奇 陈奕昊 洪心妍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GIS的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游憩规划研究——以南山国家公园为例”(CX20220480)。
生态敏感性和游憩适宜性双评价体系是通过测算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而评估其发展生态旅游的适宜程度。论文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和游憩适宜性的双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南山国家公园游憩适宜性...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 游憩适宜性 指标体系 南山国家公园 GIS 
从“66任务”到《荒野法》--美国关于国家公园游憩与保护的争议及启示
《世界林业研究》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黄耘子 张恒诚 
美国国家公园因二战时期预算不足导致缺乏维护,发展陷于停滞,无法满足战后民众飞速增长的户外游憩空间需求。国家公园局局长康拉德·沃斯在1956年向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66任务”,旨在到1966年以现代化手段全面翻新、修建公园基础设施...
关键词:“66任务” 国家公园 《荒野法》 《户外游憩法》 美国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吸引力生成机制研究
《林业经济问题》2024年第4期438-448,共11页吴小霞 郭伟锋 林开淼 陈秋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XGL010)。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研究游憩吸引力生成机制,可以为国家公园游憩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研究地,挖掘网络评价文本,运用LDA主题分析法发现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价值集中在“自然风光”“诗意人文”“休闲惬意”3个方面,从...
关键词:符号互动 游憩吸引力 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憩资源普查层次构建
《广东园林》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王新禹 薛冉 赵书彬 杨定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2168002)。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迅速推进,游憩资源普查成为保育与利用的关键。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调查与评价游憩资源的实践经验,考虑资源分布特征及整体价值,划分“单体-集合-片区”三重资源调查维度;并将初步分区结果载入MCR模型进行边界验证调整...
关键词: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 游憩资源 层次构建 MCR模型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国家公园游憩与社会-生态福祉
《旅游学刊》2024年第7期1-1,共1页蔡晓梅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不仅有助于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全民公益性;而且在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高生态系...
关键词: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健康 中共中央办公厅 生态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 生态文明建设 核心载体 
协同环境治理视角下国家公园游憩可持续发展机制被引量:1
《旅游学刊》2024年第7期1-3,共3页蔡晓梅 吴泳琪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项目(2022WSYS004)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性。国家公园既是人类居住区,又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具有社会-生态系统的双重属性。这意味着国家公园不仅是一个...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机制 协同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居住区 自然保护地体系 重要生态功能区 协同方法 系统复杂性 
基于多元数据的城市湿地公园游憩适宜性评价——以贵阳花溪为例
《农业与技术》2024年第11期109-114,共6页杨鹏 罗充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黔科合支撑[2022]重点019-09号);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湿地补助)(项目编号:GZXYG-2020-总2-T-51-001)。
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是促进游憩者与公园良性互动,以及公园今后优化设计,运行管理的有利推手,反映了公园满足游客游憩的适宜程度;反之,评价结果也为公园发展建设提供了有效反馈与优化方向。本文以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
关键词:多元数据 城市湿地公园 游憩适宜性 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