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语

作品数:65被引量:13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游修龄陆招英林明华陈叶红张晓勤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商代夷方人名与古越语关系
《古文字研究》2022年第1期119-125,共7页陈光宇 
一商代方国人名与汉字记音历史上汉字记音的语料可以扩大我们对古代汉语集团与非汉语集团语言交流的历史认知。传世文献《越人拥楫歌》是公元前528年以楚汉字记录的越人歌唱语音。当时也以楚辞形式翻译了越语歌词,成为破解古越语的钥匙...
关键词:越绝书 历史认知 晦涩难懂 古代汉语 古越语 商代 
古越语视野下的“朱方”“丹徒”地名释义
《民族语文》2022年第2期123-128,F0003,共7页高逸凡 
本文从古越语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关汉字上古音与侗台语族词汇语音的比较,结合镇江历史地理事实,指出“朱方”“丹徒”应是古越语地名的汉字记音,分别意为“主管江岸的官守”和“控扼江河的城关”,其内涵与后世出现的汉语地名“镇江”一...
关键词:古越语 侗台语 镇江 吴越文化 
百越语地名文化研究被引量:2
《中国地名》2020年第4期18-22,共5页牛汝辰 
百越民族是亚洲南部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壮、侗、布依、仫佬、毛南、黎7个民族和越南的岱、侬、泰、布依、热依、高栏6个民族,可以视为壮侗民族;而中国的傣族,老挝的佬、普泰、泐、润、央、赛克,泰国的泰族(马来西亚...
关键词:地名通名 类地名 汉书·地理志 壮侗语族 古越语 益州郡 地名文化 
广东古越语濒危地名的调查研究
《中国地名》2020年第1期26-27,共2页马显彬 
一、广东古越语遗留地名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古代少数民族遗留地名,是百越民族留下来的,一般称为古越语地名。我们经常听到濒危动物、濒危植物、濒危语言,濒危方言等说法,事实上,不仅动植物、语言存在濒危的情况,地名也存在濒危的情况,...
关键词:古代少数民族 百越民族 长江以南 古越语 濒危动物 濒危语言 地名 濒危植物 
从古越语到现代侗台语——语言类型转换的实例被引量:1
《东方语言学》2019年第2期13-36,共24页叶玉英 
春秋时期的古越语由于材料少,所以研究难度大,难有进展。也因为人们对古越语的认识不清,所以在解释吴越青铜器上的国名、人名时就出现很多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似是而非,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古越语的音节结构。以此为出发点,本文...
关键词:古越语 南岛语 侗台语 吴越国名 吴越人名 
杜阮和盆允
《中国地名》2019年第7期24-25,共2页谭国锋 
刘德华、梁朝伟、梁启超、陈白沙的故乡江门,有一个杜阮镇。杜阮有木朗村,据说原名木蓢,从南雄珠玑巷来的苏汝卿立村时,见是这里蓢草丛生,高大如树木,所以取名为木蓢。其实这个传说是靠不住的。在壮族语中,猪的音即读为'du1-mou4'(广西...
关键词:古越语 水牛山 杜阮镇 徐松石 唐古拉山 
“海昏”地名来源新探被引量: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16-122,共7页赵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与历史文化资料整理研究"(编号:16@ZH022);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6年)规划重点项目"海昏历史文化及其利用研究"(编号:16WTZD05)
当前学术界关于"海昏"含义的各种解释与争议颇多,但古代汉文典籍中的许多地名、人名不能够从汉语训诂学予以解释,其真实含义需要结合古代历史文化、部族交往和民族语言学等多方面予以考察。"海昏"作为一个地名,从其所处的区域历史文化...
关键词:海昏 地名 来源 古越语 涵义 
广西粤方言心母字探析
《神州》2018年第13期48-49,51,共3页麦祥 
2017年广西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广西粤方言心母字探析”(项目编号201713641010)成果
广西粤方言在广西覆盖面非常广,广西粤方言心母字可读[.][.][θ][f]等,其中邕浔片、钦廉片的心母字常读[.],广府片的心母字常读[.],勾漏片的心母字较复杂,不同地区分别可读[.][.][f]。广西粤方言心母字存在不同读音的主要原因为:1.古越...
关键词:粤方言 心母字 粤语古越语 通语 
释古越语“巿(姊)”及相关音韵现象——兼论《颜氏家训》“南染吴越”的词汇表现被引量:1
《中国语文》2018年第2期143-149,共7页郑伟 
本文是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境内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音变特征及其数据库建设”(17AZD038)的阶段性成果.初稿曾在第二届民族语文描写与比较学术研讨会(2015年12月5-6日,上海)上宣读,承蒙孙宏开教授等与会学者赐教,写作过程中与韦远诚博士多有讨论,《中国语文》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人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谨此一并致谢.若仍有错漏,责任在于作者.
本文针对东晋郭璞《方言》注"江东、山越间呼姊声如巿"的记录,分析汉语、侗台语两方面的音韵演变,指出"巿"字实际上是古越语(早期侗台语)表"姊"义语素的标音字,此为魏晋南北朝汉语"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颜氏家训·音辞》)在词汇层面上...
关键词:古越语 魏晋音 语源 古江东方言 音韵对应 
“蛋家”等词的历史源流新探
《广州文博》2017年第1期181-193,共13页谭世宝 
蛋家文化为吾粤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明清广州及珠三角的历史语言文化中犹有重要影响,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已有众多学者发表不少研究论著。据詹坚固统计,从1987年至2013年8月间,检索有关'蛋、蛋民(蛋家、蛋户、蜑、水上居民)'的学术论...
关键词:古越语 户籍登记 岭南节度 广东通志 古汉语 语言文化 主体对象 研究论著 《广东新语》 柳宗元 历史源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