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判权

作品数:37被引量:7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董治良王晨光田龙海韩成军郝银钟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香港城市大学《河南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法学》《政法论丛》《魅力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更多>>
相关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用法治教育点亮校园中的宪法之光
《青少年法治教育》2022年第12期30-33,共4页仇芳芳 
【主持人导语】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法官作为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同时还应当履行通过依法办理案件以案释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
关键词:审判机关 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教育 司法经验 副校长 少年法庭法官 全民法治 国家审判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9年第6期17-22,共6页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进高素质法官队伍建设,加强对法官的管理和监督,维护法官合法权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保障法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司法公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官法 国家审判权 审判委员会 人民法院 法官队伍建设 合法权益 独立行使 
法官和判决书被引量:1
《人民司法》2018年第18期26-28,共3页武建华 
当社会需要一个专业权威来判断是非曲直时,职业法官就诞生了,如中国上古时期的皋陶。现代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
关键词:职业法官 判决书 国家审判权 社会需要 上古时期 法律规定 审判人员 司法权 
贯彻自愿原则有哪些意义?
《兵团工运》2016年第11期39-39,共1页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贯彻自愿原则。由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既不是国家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司法机关,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它只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它不能享有准司法劳动仲裁权、国家审判权和行政命令权。
关键词:自愿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国家行政机关 群众性自治组织 意义 调解组织 国家审判权 
法官惩戒制度的探讨与完善
《今日海南》2015年第11期16-18,共3页董治良 
法官,在我国是对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的称谓,包括从最高法院到基层法院、专门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委会委员,审判庭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按照有关考证,“审判员”的称谓最早来自1943年3月的《陕甘宁边区...
关键词:法官惩戒制度 审判人员 人民法院 国家审判权 陕甘宁边区 东北解放区 1948年 《法官法》 
法官惩戒制度浅析
《特区法坛》2015年第8期4-8,共5页董治良 
法官,在我国是对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的称谓,包括从最高法院到基层法院、专门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委会委员,审判庭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按照国家法官学院何建伟先生的考证,“审判员”的称谓最早来自1943...
关键词:法官惩戒制度 审判人员 人民法院 司法机关 国家审判权 陕甘宁边区 东北解放区 1948年 
浅谈审判监督程序的救济性
《魅力中国》2013年第20期7-7,共1页屈志伟 
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院的裁判具有权威性和终局性,而审判监督程序正是为了保证法院的裁判真正具有权威性和终局性而设立的。审判监督程序重点在于纠正生效裁判中的明显错误、严重不公,其纠正的是生效裁判中的重大错误而不是一般性错误...
关键词:审判监督程序 救济性 生效裁判 错误裁判 国家审判权 公正与效率 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 
法院去地方化改革的法理依据与具体路径被引量:10
《法律适用》2013年第7期94-97,共4页郝银钟 
维护国家审判权的中央事权属性,是审判权本质属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司法惯例和法治实践的要素。〔1〕但是,我国学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中国法院地方化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当前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和司法缺失公信的体制...
关键词:中国法院 司法改革 地方化 法理依据 国家审判权 路径 司法不公 法治实践 
浅谈审判监督程序的救济性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年第1期84-84,共1页张建伟 
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院的裁判具有权威性和终局性,而审判监督程序正是为了保证法院的裁判真正具有权威性和终局性而设立的。它是法院整体审判活动的一种延续,是为了防止裁判偏差,针对可能存在的少数错误裁判进行修正。并最终保证当事...
关键词:审判监督程序 救济性 错误裁判 国家审判权 审判活动 人的权利 司法公正 法院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中权利与权力的理性互动被引量:1
《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26-27,共2页武文举 
人民陪审制度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公平审判权,其终极目标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实现这一制度价值,必须科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制度。首先要大幅度扩大人民陪审员队伍,保障公民的司法参与权利;其次要赋予当事人请...
关键词:人民陪审制度 公平审判权 国家审判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