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传

作品数:319被引量:39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白雪梅沈丽萍李爱红欧阳丽花戴中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近代城市书写视野里再读《风月梦》与《海上花列传》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6期22-24,共3页汪贻菡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清末民初小说中的城乡空间书写与国家形象呈现研究”(19YJC751041)。
当作为盐业重镇与风月胜地的扬州走向衰落之际,晚清上海隔江崛起。自《风月梦》开始,“扬州梦”系列小说逐渐剥落其梦华情结和梦幻意蕴、直面维扬衰落事实,而以《海上花列传》为代表,海派狭邪小说应时诞生。两种前后相继,承世情小说传...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风月梦》 城市书写 晚清小说 
方言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长江文艺》2024年第15期127-130,共4页郭冰茹 
一提起“方言写作”,很多人都会想到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胡适在1926年亚东图书馆印行的单行本序言里说:“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是“吴语小说的第一部杰作”。不过,时人孙玉声也担心...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方言写作 吴语小说 亚东图书馆 韩邦庆 现代性问题 孙玉声 单行本 
方言小说的前世今生:从《海上花列传》到《繁花》
《长江文艺》2024年第15期131-134,共4页何英 
从《海上花列传》到《繁花》,是上海城市小说的绵延,是“传奇“与“流言”的发扬。我猜金宇澄写《繁花》的时候,无意识深处横着一部《海上花列传》。二者之间的关联,首先自然是吴语方言。《繁花》在模拟上海话的声口,整部小说张扬的其...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繁花》 方言小说 金宇澄 声口 前世今生 沪语 书面表达 
论《海上花列传》对人物潜意识的揭示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5期139-142,共4页韩丽荣 
本文通过分析书中所描写的具体内容,诸如沈小红与王莲生之间的情感纠葛,李浣芳与李漱芳、陶玉甫之间的情谊,无法自制的张蕙贞等,来说明作者是如何深入人物内心深处,把人性中复杂而难以捕捉的隐秘心理即人的潜意识运用文字进行了准确的描...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韩邦庆 潜意识 
世情生态代表作:金宇澄《繁花》
《文艺争鸣》2024年第5期142-151,共10页许子东 
一、方言、文言、政治术语与对话文体2012年我初读《繁花》,居然可以用上海话来读,以为是文坛奇葩,《海上花列传》一系的失散孤儿。没想到《繁花》引起了各方好评,不仅上海评论家程德培撰长文作序,台北《印刻》的主编初安民,热情关怀小...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程德培 《繁花》 政治术语 金宇澄 陈晓明 北大中文系 王家卫 
仿拟林黛玉——《海上花列传》中李漱芳的形象塑造
《红楼梦学刊》2023年第3期224-238,共15页余来明 余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学术话语古今演变研究”(22JJD75004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生成与建构”(22VRC181)阶段性成果。
清末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缠,迎拒之间,情感的安放成为传统文人面临的重要选择。《海上花列传》以旧笔法写新时代,解构中国古典爱情叙事创造的浪漫传统,以表达现代场域中情感追求的感伤意味。大观园与清末上海欢场、林黛玉与李漱芳,《海上...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红楼梦 李漱芳 林黛玉 现代性困惑 
论《海上花列传》中的疾病隐喻
《今古文创》2023年第24期8-10,共3页俞沈峰 
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往往不仅是“病人”生理、心理病症的描写,更作为一种隐喻符号,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尤其是晚清—五四小说中,疾病的隐喻功能大大增强,疾病描写背后常隐含着作家对“启蒙/被启蒙”“现代/传统”“巫术/科学”等问题的深...
关键词:疾病隐喻 《海上花列传》 李漱芳 
何以上海?——读《海上华痕:一个人的博物叙事》
《上海鲁迅研究》2023年第2期237-240,共4页桥畔 
上海,自19世纪开埠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地理概念,也因此“海派”一词拥有多重回旋的声调:它代表着西方和异端,同时也代表着革命和激进。它是鸳鸯蝴蝶派的发源地,才子加流氓的风水宝地,也是左翼文化的大本营。它曾经诞...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鸳鸯蝴蝶派 《子夜》 新感觉派 左翼文化 地理概念 小说模式 张爱玲 
晚清通俗小说中的上海地理意象研究--以《海上花列传》为例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69-74,共6页刘轶男 
晚清通俗小说中以上海作为故事背景的作品不胜枚举,此类小说展现了晚清时期,上海在欧风美雨浸润下其都市化、世俗化的城市风貌。通过对马路、街景、妓院、茶楼等诸多地理意象的描述,可以窥探晚清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世人精神与社...
关键词:晚清上海 通俗小说 地理意象 《海上花列传》 
撕裂性、在场性与人道主义:论近代市民小说的叙事伦理——以《海上花列传》为中心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王秋实 
2022年度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现代的内生:一种新的现代性文学图谱”(2022CXZX-006)。
以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为代表的晚清市民小说体现出了较为独特的叙事伦理特征,主要包括撕裂性、在场性与人道主义。撕裂性主要体现在文本叙事风格的撕裂,文学性与故事性之间的撕裂以及新体制与旧道德之间的撕裂;在场性主要体现为作者...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晚清小说 市民小说 叙事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