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

作品数:399被引量:47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无未冯蒸鲁国尧方环海李葆嘉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花间集》的听觉语言
《中国诗学研究》2019年第1期191-202,共12页汪红艳 
合乐可歌的花间词在当时并非单纯以案头文学传世,其中的听觉语言更易被感知。《花间集》首先运用描写法和叙述法描摹自然声响:用象声词或形容词直接或间接描摹自然声响,让人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用动词“闻”“听”,名词“声”和表声音...
关键词:《花间集》 听觉语言 自然声响 汉语音韵 
诗文集序二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48-52,共5页月人 
"信息哲学开拓者"——博士生导师鄔焜教授所著《鄔焜诗词选集》(现代汉语音韵),是中华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与当代学者审美求新意识较为完美的结晶。
关键词:"信息哲学开拓者" 《鄔焜诗词选集》(现代汉语音韵) 十说 可说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10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语言科学》2008年第1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音韵学研究 汉语音韵学 学术讨论会 中国 征稿 常务理事会 南昌大学 
诗韵改革 力度要大——初评《中华新韵》(十四韵)
《宝鸡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46-48,共3页李慎行 
关键词:中华新韵 四韵 通押 韵部 诗词界 汉语音韵 用韵 韵字 《风》 九道 
对联三题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06年第9期41-42,共2页孙安邦 
关键词:对联 境界 王国维 规范性 汉语音韵 楹联 权威性 三题 韵书 切韵 
1998—2003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续篇一)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18-28,共11页马重奇 
关键词:1998-2003年 研究综述 汉语音韵学 续篇 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概况 2004年 研究情况 汉语方音 少数民族 上古音 中古音 对音 语言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徐州举行
《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96-96,共1页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汉语音韵学 学术讨论会 第十一届 第六届 研究会 中国 2000年8月 徐州市 江苏省 
汉语音韵特点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被引量:1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肖永凤 
从汉语音韵特点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形成及特点。诗歌讲究声律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能增添艺术表现力;但不能为格律束缚,也可以打破声律限制,创造另一种风格。
关键词:汉语音韵 中国古典诗歌 声律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被引量:3
《中州学刊》1997年第2期88-91,共4页方环海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方环海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就汉语语言学研究来说,因受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也在理论与方...
关键词:林语堂 中国音韵学研究 《国学季刊》 汉语音韵学 研究方法 梵汉对音 理论与方法 章太炎 整理国故 《晨报副刊》 
彝诗有韵论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51-58,共8页王冶新 
一、问题的提出诗歌有韵(至少以有韵为主)本来是世界各民族的通例,彝诗应不例外。那么我们在此提出彝诗有韵还是无韵的命题来,具体意义何在? 问题在于,老彝文并无“韵”的专用字,而只有一个无所不包的“音”字,声音、音响是音,“音韵”...
关键词:音节 阿买妮 汉语音韵学 彝文 彝族诗歌 元音 音素 古文论 韵母 各民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