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

作品数:352被引量:615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樊祖荫赵晓楠周梅黄允箴令狐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音乐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汉族民歌传承与融合发展研究
《当代音乐》2024年第11期72-74,共3页刘莹 
云南艺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24KYJJB10)。
民歌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云南汉族民歌为研究对象,从“一带一路”背景出发,探讨云南汉族民歌传承与融合发展的意义,剖析云南汉族民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云南汉族民歌 传承 融合发展 
以“太阳”为名的巴蜀汉族民歌探析
《当代音乐》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任汝佳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作、生活中创造的。巴蜀地区流传了相当一部分围绕“太阳”为名展开的民歌。“太阳”归属自然,因此自然环境对该类民歌的产生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从地域环境为切入点,围绕歌词、音乐本体和审美三个角度,分析该地域关...
关键词:汉族 地理 巴蜀民歌 太阳 
东北民歌研究的文化之维——以汉族民歌为例被引量:4
《当代音乐》2018年第9期153-154,共2页陈旸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B265)
21世纪是信息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将如何传承和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视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东北汉族民歌是流传在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东北汉族民歌作为我国...
关键词:东北民歌 汉族民歌 传统音乐 
云南汉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被引量:2
《当代音乐》2017年第15期44-46,共3页鲁林 
云南汉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活动在黄虹等老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颇有成效。但是近年来由于媒体导向、教材设置、青少年审美情趣的改变、音乐创作的重心转移等原因,云南汉族民歌的传承性和受众性下降,一些传统民歌由于表现形式和手段单一...
关键词:继承 创新发展 受众性 适应性 
汉族民歌的当代回响被引量:1
《当代音乐》2017年第12期8-10,共3页纪俊娟 
汉族民歌,是我国汉民族人民在长期的耕种劳作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积淀而传承下来的颇具民族特色、极富民族精神的艺术瑰宝。它以极其厚重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浓烈的乡土气息,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深深地吸引、撼动和滋养着世世...
关键词:汉族民歌 民族性 民间性 时代性 艺术性 
汉族民歌合唱之“气”的布局
《当代音乐》2016年第21期5-9,共5页邢晓萌 
二度创作中的"气"是一个抽象与具象并重的概念,汉族民歌合唱中的"气"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气息,第二层面是气势,第三层面为气质。本文从美学层面探讨汉族民歌合唱"气"的布局,从气息、气势、气质三方面探讨汉族民歌合唱中"气"的独...
关键词:合唱 汉族民歌合唱 润腔 
打开心扉 快乐学习
《当代音乐》2015年第20期126-127,共2页单海燕 
【案例背景】 音乐审美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音乐鉴赏课作为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高中音乐新课标提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 音乐审美能力 学生审美 音乐教材 音乐作品 鉴赏能力 教学反馈 案例背景 汉族民歌 音乐课堂 
浅谈晋、鲁两省汉族民歌《绣荷包》的音乐风格被引量:1
《当代音乐》2015年第19期30-32,共3页邢晓萌 
据统计,在我国汉族各地区大约流传有近百首《绣荷包》同名小调,在如此庞大的体系中,每一首《绣荷包》的艺术风格却各具特色。本文在阐述《绣荷包》的历史渊源后,以晋、鲁两省具有代表性的《绣荷包》为例,从调式、旋法、歌词、衬词等几...
关键词:绣荷包 地域风格 汉族民歌 
汉族的多声部民歌及其生存现状
《当代音乐》2015年第3期6-8,共3页樊祖荫 
近年来我曾应邀到不少音乐院校讲授过中国多声部民歌,皆因时间有限。而把授课内容集中在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上面;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学院让我编写这一课程的教材时也沿用了这一思路,取名为《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程》(中央...
关键词:多声部民歌 汉族民歌 生存现状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少数民族 2008年 音乐院校 授课内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