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缀

作品数:33被引量:12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越曾令香沈明张树铮曹跃香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语文》《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语言研究》《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合川方言中表小称的重叠词
《现代语文》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蒋学 
重庆合川方言属西南官话川黔片成渝小片,该方言有多种小称形式,其主要功能各有侧重,但均可表小指爱。重叠的主要功能为转指、转类和成词,合川方言表小称义重叠词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表小的重叠词数量少,表义功能也较弱;二是几乎所有的...
关键词:合川方言 重叠 小称 指爱 表义功能 “儿”缀 重叠儿化式 
从“子”缀“儿”缀的消长看Z变韵的性质
《中国方言学报》2023年第1期26-43,共18页赵日新 朱玉柱 
豫北晋语一般名词的Z变韵(不包括小地名变韵),过去多认为是“子”变韵,赵日新曾论证其实很可能是儿化韵,本文为Z变韵即儿化韵提供一个新的例证。文章首先检索“瓜子、鸡子、菜子”等词在历史文献中的用例,其中“子”绝大多数为实义语素...
关键词:“子”后缀 “儿”后缀 Z变韵 儿化韵 层次 
论东台方言中的“儿”缀词与叠缀“儿子”
《现代语文》2023年第11期11-18,共8页王其和 何婷 
东台市地处江淮官话泰如片和洪巢片的接触地带,该方言中产生了大量的“儿”缀现象。这些“儿”缀构词能力较强,在使用中占绝对优势,大多数单音节词根、双音节词根、多音节词根,都可以通过附加“儿”缀的方式获得表小义。受语言接触和发...
关键词:东台方言 “儿”缀 “儿子”缀 语法构造 成因 
清末北京话的“-儿”缀读音被引量:1
《语言研究》2023年第3期48-52,共5页孙志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民国珍稀时音韵书韵图整理集成与研究”(19ZDA308)。
《俄汉合璧增补字汇》记录了清末北京话的语音现象,其中“-儿”缀有两种读法。清末以来,北京话“-儿”缀发生了三种变化:ior跟yεr合流;-η尾韵后的“-儿”缀生成儿化韵;-u尾韵后的“-儿”缀生成儿化韵。在儿化韵生成次序上,-u尾韵快于...
关键词:《俄汉合璧增补字汇》 北京话 “-儿”缀 儿化 
并州片晋语“儿”缀的层次
《方言》2023年第2期154-164,共11页孙宇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母语深度调查研究”(21&ZD30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重大项目“汉语方言母语深度调查”的阶段性成果。
并州片晋语分布在山西省中部的16个市县。“儿”缀合音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儿”音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并州片晋语有的方言并存着三层“儿”缀:鼻音型(沈明2019)最早、平舌型次之,这两层“儿”缀合音已成为残存形式,表层还有儿尾(或儿化)...
关键词:并州片晋语 “儿”缀 合音 层次 
重庆话“儿”缀研究
《语言历史论丛》2023年第1期205-236,257-258,共34页王紫薇 
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嘉陵江流域方音字汇——20世纪四川方音大系之二”(20FYYB039)的阶段性成果
重庆话中的“儿”缀同时包含了“儿尾”和“儿化”两种形式:“儿尾”是在词尾加音节“儿”[le■],“儿化”是词末音节韵母儿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讨论,并将其与成都话和北京话相比较,以语音特征和历时演变为线索,探讨...
关键词:重庆话 儿尾 儿化 历史层次 
成都方言的“儿”缀词研究
《语言历史论丛》2022年第2期170-190,7-8,共23页周颖异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CYY011);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年度项目(SC21C00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成都方言中“儿”缀词在音节中的分布情况为出发点,探讨了“儿”缀词的分类、语言学作用及其演化。成都方言的“儿”缀多后附在单音节语素和双音节语素后,根据“儿”缀的语音形式可分为“儿尾”和“儿化”两类,前者多出现在单音...
关键词:成都方言 “儿”缀词 构词 小称 重叠 
龙游方言小称
《汉字文化》2022年第14期22-24,共3页傅瑜璐 
龙游方言中“儿”缀与小称调关系密切,表现为:小称调是一种特殊的小称形式,来源于“儿”缀附着于名词后表小称的继续虚化发展,两者语法功能相同,语用环境对立。此外,龙游方言中小称调属于合变式小称调,从诸多具体实例中可以归纳、解释...
关键词:龙游方言 儿缀 小称调 
河北中南部方言“儿”缀的读音类型及分布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11-16,共6页王志勇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南部方言变音研究”(项目编号:HB16YY003)。
河北中南部方言的儿缀分为“儿尾”与“儿化”两种语音形式类型,其中增音型儿尾在地域上的音形差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从独立儿尾到儿尾韵的微型语音演变过渡链。儿尾韵的卷舌元音[-ər]和边音[ɭ]两种尾韵形式与合音前的“儿”字音形联系...
关键词:河北中南部方言 儿缀 儿尾 增音型 儿化 
皖北方言的“子/儿”缀量词被引量:1
《华中学术》2021年第4期156-167,共12页郭辉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省级教学团队-语言学教学团队”【2019jxtd13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亳州方言文化典藏”【SK2018ZD059】;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遗语境下亳州地区民间歌谣的语言学视角分析及其传承创新研究”【AHSKY2018D10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对皖北方言的"子、儿"缀量词进行了描写分析,指出部分"子、儿"缀量词与"一"组合且已经词汇化,部分"子、儿"缀量词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还与其他方言进行比较,指出了它们的异同。
关键词:皖北方言 “子、儿”缀量词 词汇化 主观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