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介词

作品数:11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史冬青于娟娟王用源张颖冯宏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山东社会科学》《菏泽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北官话和中原官话方所介词的比较——以莫旗方言和滑县方言为例
《文教资料》2020年第20期10-11,共2页雷田雨 张馨月 
2020年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名称:莫旗方言和滑县方言虚词比较研究,项目编号:YCX20018。
东北官话和中原官话都属于北方方言的两大次方言,由于"闯关东"等历史渊源,两者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以这两个官话的方所介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两个在方所介词方面的异同及各自的特色。经研究发现东北官话和中...
关键词:东北官话 中原官话 莫旗方言 滑县方言 方所介词 
汉语方所介词演变动因考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40-44,共5页马梅玉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介词演化模式、动因及其多样化后果研究”,项目编号:19CYY003;教育部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语法化视野下汉语方所介词的来源、历史层次与更新”,项目编号:17XJC740005;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位移概念域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014J15
汉语方所介词的演变包含产生和消失两个方面。汉语方所介词的产生是语义因素、句法环境、语义环境、认知因素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方所介词的消失主要是由于同义竞争和功能分化造成的。
关键词:方所介词 产生 语法化 消失 原因 
上古汉语方所介词“在”的对比研究——以《今文尚书》、甲骨文和金文为例
《汉字汉语研究》2019年第1期86-98,128,共14页郑继娥 
根据"在"字词组与谓语中心语动词的相对位置,《今文尚书》、甲骨文、金文中介词"在"表方所的辞例,可分"在+宾+VP""VP+在+宾""在+宾+NP"三类进行定量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在"字的宾语、所修饰和补充的谓语中心语成分以及定语中心语成分可...
关键词:方所介词  今文尚书 甲骨文 金文 
道书《太平经》的方所介词系统被引量:1
《新余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34-38,共5页王用源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古道书介词研究>(13YJC740104);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60301001)
对《太平经》方所介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将其与上古和中古时期其他专书的方所介词系统进行比较,观察方所介词系统的变化,方所介词系统的功能是逐渐完备的。"一个介词兼有多种功能,一种功能由多个介词承担"的特点正在淡化。常用介词"於"的...
关键词:道书 《太平经》 方所介词 系统 
方所介词与单双音方位词组配的不对称性被引量: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89-95,共7页张颖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基于类型学的韩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13YJA740021)
汉语中单双音节的不对称问题涉及词类、句法、语义、韵律、语体等多个层面。从韵律角度的研究可以解释大多数情况,而单双音方位词与介词组配表现出的不对称却具有方所表达自身的独特属性。以"从/往"类方所介词与单双音方位词组配的不对...
关键词:单双音方位词 介词 组配 不对称 动因 
现代汉语方所介词的语义功能比较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53-55,共3页蒋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104);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资助(60301001)
学界对现代汉语方所介词的个案研究成果众多,但关于方所介词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文章以现代汉语的方所介词为研究对象,并从历史演变、语体色彩、语义特征、音节数量等方面分析每类方所介词内部的细微差异,考察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中方所介...
关键词:现代汉语 方所介词 语义功能 语体色彩 
对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以”的考察
《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17-121,共5页史冬青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以"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方所、动作行为的起点、终点以及动作的方向,相对于其他方所介词的同类用法,"以"的使用频率不是太高,且所在句子的核心动词也比较有限;另外"以"还可以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或范围以及观...
关键词:“以” 方所介词 研究情况 虚化 语法意义 
先秦至魏晋时期的方所介词“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史冬青 
商周时期的"于"通常作连动结构的后项,同时也可用于非"去到"义的动词之后,这意味着"于"逐渐虚化为表行为方所的标志,由动词转化为介词。"于"除了可介引具体地点的名词,还可介引表抽象事物的名词或形容词。正是由于所涉及的参与者角色的...
关键词: 方所介词 语法意义 语言环境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由”的历史演变被引量:2
《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22-127,共6页史冬青 
先秦至魏晋时期,"由"所在的句子结构日益复杂,涵盖的信息量加大,"由+N"由二连动、三连动关系中的一项向修饰关系的转化,导致"由"从动词虚化为介词;由它套合的结构不仅可以作施事主语,还可以作类似于紧缩句内的成分,或者复句的一个分句;"...
关键词:“由” 方所介词 先秦至魏晋时期 历史演变 
两汉魏晋方所介词“从”的历史演变被引量:5
《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150-156,共7页史冬青 
从重新分析和扩展交互作用的角度谈了"从"由表"伴随"义的动词到方所介词的演变。又通过对"从"所处的句法结构中N1及N2语义概念的转变、方所词的基本结构类型、受"从"字结构修饰的VP的情况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分别讨论介词"从"作为起点和...
关键词: 方所介词 起点题元标记 停点题元标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