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诗歌

作品数:33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彬王银熊龙英余勤安高恒文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大众文艺(学术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废名诗歌的意象生成及意义表达
《湘南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69-73,共5页熊龙英 
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文章’观念下的废名诗歌研究”(21B0669)。
意象的繁复及意象表达过程的艰涩是废名诗歌的两大特点。废名诗歌用了大量的具有暗示性的带有佛教玄学色彩的意象,同时在意象的表达中往往采用“禅悟”的思维将普通意象复杂化、曲折化。这样的意象“示现”方式为废名的诗歌带来了丰富...
关键词:废名 诗歌 意象 
理悟与诗心的双调行——废名诗歌论
《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103-111,共9页胡苏珍 
废名的诗具有“抗懂”性,其独特的抽象表达或禅家语,不尽是一般文字禅的超越性或消极性意蕴,还带有佛理逻辑层面的智性探求。循着“理”之源,能打开废名“空”观与生死书写的理路,解其“执着人生”心曲,入诗中“镜”类特殊意象的奥义,...
关键词:废名 佛理 诗心 意念画 “完全性” 
废名诗歌的直觉与顿悟之美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9期29-31,共3页熊龙英 
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文章”观念下的废名诗歌研究(21B0669);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自我”观念的形成与嬗变:废名文学思想研究(XSP20YBC418)。
“顿悟”是一种源于禅宗的思维方式,也是废名文章观念中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顿悟”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桥》、“莫须有先生系列”两部作品中已现端倪,散见于小说的片段式、随性而发的“悟理阐发”中,但这一思维方式得到集中展示则...
关键词:废名 诗歌 直觉 顿悟 
废名诗歌《街头》等两首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9年第6期60-62,共3页王长辉 
废名,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街头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驶过,乃有邮筒寂寞。邮筒PO乃记不起汽车号码X,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汽车寂寞,大街寂寞...
关键词:寂寞感 
浅论废名诗歌的文化心理背景
《文学教育》2018年第1期32-33,共2页张嫣然 
废名的诗常给人难解的印象,事实上难懂的并不是诗,而是其深玄的创作背景。了解其诗必须首先了解废名其人,本文从创作心理视角切入,探讨童年经历对废名人格构成及文学旨趣产生的影响,分析废名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学贯东西的知识储备以及...
关键词:废名 诗歌 创作心理 创作背景 
论废名诗歌的文禅意义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9期100-107,149,共9页席建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研究"(项目编号:14BZW137)的阶段性成果
废名诗歌与文禅传统相关,不仅凸显佛禅的消沉意旨,也包含"文字禅"的语用机趣,以佛禅典义的汲用、回复翻转的机锋转化,乃至普遍的哲理意味反映禅意的幽微与波动,抽象诗风交织了禅学精神的矛盾与冲突。废名诗歌属于一种现代体验的禅化表达...
关键词:废名诗歌 文禅 虚无 诗化 
废名诗歌中的“梦”意象
《人文天下》2016年第18期85-86,共2页张瑜文 
一、对意象的解释意象是指(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歌中用以构成意境形象系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或事物,还可以是作者的情思;可以是单一的方面,也可以是多个因素的组合。就如同汉语中的词,可以是单纯词,也可...
关键词:意象 废名 诗歌 诗人 新诗 白话诗 
论废名诗歌的个人化追求——兼与卞之琳“非个人化”比较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5期5-7,共3页周锋 陈雯芳 
废名是一个极具创作个性的诗人。从把握世界的方式上看,他是一个典型的用心灵统摄万物以求智性的诗人,其诗歌多思辨和玄想色彩。在这一点上,他与同处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营垒里的诗人卞之琳可谓同气相求。如果说卞之琳往往通过理性...
关键词:废名 诗歌 个人化 卞之琳 非个人化 
论废名诗歌中象征意象的深层意蕴——以《寄之琳》为例
《青春岁月》2016年第5期13-13,共1页张群 
30年代的现代诗派中擅写"智慧诗"的诗人中废名是独具一格的。他是一位"东方化"的现代诗人,融入他诗的灵魂的是佛道精义,是诗禅传统,是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的"驰骋想象"的诗境,是六朝文的风致。他的诗作之所以能将大千世界内聚、包容于心...
关键词:废名 《寄之琳》 象征意象 深刻情感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探寻废名诗歌中的古诗词印记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年第24期27-28,共2页石怀伟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诗歌作品受到中国传统古诗词、佛教文化、禅家思想及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形成兼具古典意境和隐逸禅定的独特风格。本文试图从其作品中探寻古诗词印记,并通过分析废名诗学观点,来解释废名诗歌...
关键词:废名 古诗词 诗歌 诗学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