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喻

作品数:30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勇贾丽娜牛俊丽罗明月荣娜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温州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初中生必读》《当代修辞学》《科学之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深渊与寓所:《庄子》“虚”喻象解析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66-71,共6页李羽茜 李军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小说文体发展史(11&ZD106)。
在《庄子》的文本中,“虚”并非意味着完全的虚无,而是存在于实在世界中的空余与隐匿。这一空余与隐匿之场所,正是创生世界的本体与源泉。但“虚”作为一种空白,是不能被言语所直接呈现的,因此,以喻象来揭示“虚”的内涵,便成了《庄子...
关键词:《庄子》  喻象 深渊 寓所 
以虚喻实 似幻还真——《猴山之梦》解读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10期81-81,共1页孟宪杰 
沃尔科特的戏剧作品《猴山之梦》以主人公马卡克回到非洲的梦幻之旅表现了加勒比人文化归属的失落感,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感与文化寻根的心理经验。作品以梦幻指喻真实,以想象的空间建构来体现真实的文化冲突和加勒比人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加勒比 流放 寻根 
以虚喻实比喻句喻体选择的审美分析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67-70,共4页程朝晖 
虚喻是比喻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它是以玄妙的抽象,比喻具体的事物,即以虚喻实。为进一步探讨虚喻这一特殊比喻形式的艺术表达效果,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对虚喻在喻体选择上的美学意义,以及虚喻产生和存在的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在分析...
关键词:审美分析 虚喻 喻体选择 举例 审美对象 
丹霞岩穴“博物馆”
《科学之友》2014年第6期74-75,共2页
丹霞地貌多岩穴,这不足为奇。但是,中国700多处丹霞地貌区,像泰宁丹霞岩穴这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型组合之奇特的,再难找出第二处,实为中国丹霞地貌区所罕见。因此,泰宁丹霞岩穴被誉为"丹霞岩穴博物馆"。正是这座上天惠赐、时间雕刻...
关键词:丹霞 泰宁 景如 泉石 云岩 择穴 虚喻 复合部位 句章 生物侵蚀 
《围城》修辞理论探微
《作家》2013年第11X期12-13,共2页刘毓容 
株洲市社科联项目:大学生语用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ZSK1334
《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曾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他的语言魅力尤其惊人,恰当地运用修辞来引人注目,笔者试图将他的比喻分为以实喻虚和以虚喻虚两种类型,并以此来探讨作品《围城》中比喻的妙处。
关键词:《围城》 修辞 以实喻虚 以虚喻虚 以虚喻实 
取譬设喻 光影再现——谈《斑羚飞渡》中比喻的新异性被引量: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年第5期84-85,共2页赵泽学 
细读文本,悉心感受《斑羚飞渡》中刚才发生的“惨烈的一幕”,作者看似信手拈来的取譬设喻,实乃具有新异性的超常比喻,斑羚飞渡,“咩”声不绝于耳,作者把它喻之为“飞船”对接,“火箭”残壳,“断翅”鸟儿,或变换喻体,或远距设...
关键词:斑羚飞渡 比喻 新异性 变换喻体 远距设喻 以虚喻实 
“以虚喻实”手法例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0年第4期70-71,共2页乔磊 
比喻,往往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也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在比喻中处理虚与实的关系时,我们常常倾向于用具体实在的喻体来比喻虚化抽象的本体,我们且将其称为“以实喻虚”,...
关键词:例析 手法 虚喻 《虞美人》 比喻 形象化 通俗化 虚与实 
古典诗歌中的“对面落笔”被引量:1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30-31,共2页罗明月 
"对面落笔"的艺术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手法,在创作中被广泛地采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对面落笔"手法具体表现为以虚喻实、以彼写此、情景反衬等。"对面落笔"艺术手法可以使诗歌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
关键词:对面落笔 以虚喻实 以彼写此 情景反衬 
虚喻探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荣娜 涂靖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07A010)成果
虚喻是以虚构的概念比喻现实中的事物,是一种临时构建的特殊比喻,是不依赖于身体经验。其语用功能是表达特殊感受,突出异常变化及诊断认知盲点。虚喻体现了虚拟思维,其虚实关系是以实铸虚和以虚喻实。
关键词:虚拟思维 虚喻 概念整合 
诗与“虚喻”(外一则)
《中华诗词》2009年第9期56-58,共3页张国鹄 
不少修辞学论著宣称:“比喻运用中,喻体与本体的关系是:熟悉的比罕见的、浅显的比深奥的、具体的比抽象的。”这样概括,相当准确。不过,这只是一般规律。辩证法表明:客观事物中,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可不,文学作品特别...
关键词:诗歌 虚喻 “陌生化” 客观事物 特殊规律 比喻 修辞学 辩证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