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转读

作品数:13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龚贤吴相洲陈顺智卢盛江普慧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哲》《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文艺研究》《中华文化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汉语四声的发现与民间歌者的关系——补论佛经转读与四声发现无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84-191,共8页鞠文浩 
佛经转读对四声的发现并无直接影响,“吠陀三声”是诵读的声腔,而非语言的声调。它的性质与汉语四声完全不同,两者的分类原理也不一样,汉语四声的划分不可能“依据及摹拟”吠陀三声。四声是齐梁之前的民间歌者发现的,歌者在乐谱中标注...
关键词:汉语四声 吠陀三声 民间歌者 汉晋乐谱 周颙 
四声发现与佛经转读关系的再考察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9期131-148,共18页卢盛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7FZW002)
佛陀确曾禁止用外道婆罗门诵法,但即使早期佛教,赞大师德和诵三启经也作吟咏声,婆罗门诵法也并未完全禁绝。到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情况更有变化。从《诗律考辨》和敦煌出土斯一三四四V(2)即鸠摩罗什《通韵》等材料看,婆罗门教系统的外...
关键词:四声 吠陀三声 佛经转读 译经 “三位七声” 婆罗门诵法 
试论佛经转读对中国传统诗歌吟诵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9期20-25,191,共6页刘靓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107)阶段性成果
魏晋南北朝,佛经吟唱随着佛教的流入与传布而兴起,其诵唱方式,除去自我修行的诵经外,还有三种是以声来传教的,其中,转读,当属吟诵;梵呗,当属歌诗;唱导,则近于说白。这些以声通神、以音传教的吟唱方式,所具有的高妙的发音技巧、富美的声...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佛经吟唱 诗歌吟诵 互动影响 
佛经转读与四声发现献疑被引量:2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1期85-90,194,共6页戴伟华 
佛经歌咏在天竺称为呗,传入中国析为二事,咏经称为转读,歌赞称为梵呗。转读应含有两种内容,即转和读,"转"应指翻译佛经,"转读"即将梵文或音译、或意译为汉语,再按一定声腔、节奏去诵读。"梵呗"指佛经诵读中的歌赞部分,在中土仍然保留了...
关键词:佛经 转读 梵呗 四声 
鱼山梵呗传说的道教背景被引量:2
《中国文化》2012年第2期134-157,共24页王小盾 金溪 
《中国文化》第33期(2011年春季号)刊登了两篇有关曹植创鱼山梵暝之传说的论文:范子哗先生的《鱼山声明与佛经转读:中古时代善声沙门的喉音咏唱艺术》和K.P.K.Whitaker先生的《曹植与梵瞋之进入中国》。两篇文章都富於启发意义...
关键词:传说 《中国文化》 道教  中古时代 佛经转读 启发意义 曹植 
鱼山声明与佛经转读 中古时代善声沙门的喉音咏唱艺术被引量:3
《中国文化》2011年第1期103-108,I0001-I0004,109-130,共32页范子燁 
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大方广佛华严经》 喉音咏唱就是蒙古音乐学者所说的浩林·潮尔(Holin-Chor)②,蒙古人俗称呼麦,哈萨克人则...
关键词:佛经转读 中古时代 喉音 声明 艺术 蒙古人 哈萨克人 中亚地区 
南朝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之关系考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80-83,共4页龚贤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赋研究"(08CW2022)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
关键词: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转读 
关于“四声”与佛经转读关系的研究综述被引量:2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4-8,共5页谭洁 
由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四声"受到佛经转读影响的观点,在学界影响深远。百年来吸引众多学者围绕此对四声与印度古声明论、梵文悉昙、江南民歌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四象"理论的关系,以及"四声"的创立时间及其发明者等问题展开探讨。这...
关键词:陈寅恪 四声 佛经转读 
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新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81-84,共4页龚贤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
关键词: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转读 
论南朝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是平行关系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23-26,共4页龚贤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
关键词: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转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