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

作品数:17066被引量:11260H指数:2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凡赵庆超陈林侠原小平李伟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李伟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跨文化戏剧的改编与文化立场——邢云飞与莎士比亚的《铸情》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1期69-79,共11页李伟民 廖红 
借助于国外风靡一时的彩色同名电影,莎士比亚的《铸情》在现代中国迅速成为中国都市观众熟悉的莎剧之一,在上海等大城市掀起了持续的观影热潮。受电影成功的影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也多次被搬上话剧舞台,成为那一时期改编最多、影响...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 话剧舞台 欣赏口味 大城市 莎士比亚 先行试验 同名电影 跨文化戏剧 
五四精神与莎士比亚戏剧——从《威尼斯商人》到《乔妆的女律师》被引量:1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75-84,共10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的阶段性成果。
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关于"人的解放"的呐喊,促使文学抛弃旧有的内容与形式,树立了人的精神解放的时代目标。在包括莎剧在内的外国文学的东渐中,《威尼斯商人》亦成为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莎剧之一。20世纪30年代徐学文、陈伯吹"改译"、陈治...
关键词:《乔妆的女律师》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改译 改编 
新时期中国莎士比亚戏剧批评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2021年第2期48-70,共23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莎学研究应该高举起自己的理论旗帜,中国莎剧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的莎学批评与莎学研究以创新为第一生命。中国舞台上的莎剧演出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为主,兼及现代与后现代莎剧表现形式,已经形成了...
关键词:莎士比亚研究与批评 中国 创新 戏曲与话剧 改编 
在建构中失落的悲剧审美——越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评析被引量:2
《四川戏剧》2017年第11期12-16,共5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的阶段性成果
越剧《天长地久》系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而来。自1989年以来,作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受到了喜爱越剧观众的赞赏,也受到了莎学家、戏剧人的忽略与批评。显然,探讨该剧在改编中的不足,有助于我们通过莎剧与越剧之间的中西方对...
关键词:莎士比亚 越剧 《天长地久》 《罗密欧与朱丽叶》 改编 
西卉东植中悲剧的诗意审美建构——再论根据《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花灯剧《卓梅与阿罗》被引量:2
《四川戏剧》2016年第4期61-65,共5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XWW005
根据《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花灯剧《卓梅与阿罗》,在将花灯与莎剧对接中,以遵循原作的悲剧精神为根本,又以家族仇恨毁灭美好爱情、呼唤人文精神为旨归,对文本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写。尽管由此形成的互文性和拼贴更多地在借用《罗密欧...
关键词:莎士比亚 《卓梅与阿罗》 花灯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场与不在场、写实与写意的审美建构——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冬天的故事》的越剧改编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14-119,148,共7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12XWW005)阶段性成果
越剧《冬天的故事》是中国戏曲改编莎士比亚传奇剧的唯一尝试。该剧紧扣传奇这一特点,采用写意性表演,表现出《冬天的故事》中所蕴涵的人文主义精神,以越剧唱腔和程式演绎莎士比亚传奇剧中对封建王朝黑暗现实的批判,对美好爱情的讴歌,...
关键词:莎士比亚 《冬天的故事》 越剧 传奇剧 
回到话剧审美艺术本体的外国戏剧改编——莎士比亚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舞台叙事被引量:2
《人文杂志》2015年第4期54-60,共7页李伟民 
中央实验话剧院版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出主要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理论改编的莎剧。该剧在深入研究莎氏喜剧精神的基础上,以原作的人物、情节、故事、语言蕴含的笑声中的批判为舞台叙事总基调,创作出了具有鲜...
关键词:莎士比亚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中央实验话剧院 中国 
现代意识下的经典阐释——越剧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被引量:6
《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6期192-199,共8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12XWW005)
中国舞台上曾多次改编过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越剧《第十二夜》是众多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部。越剧《第十二夜》的改编,在固守莎剧精神、原著精髓和主题意蕴的基础上,以现代意识灌注于该剧的改编和演出之中,在莎剧和越剧之间架设起...
关键词: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越剧 莎剧改编 胡伟民 
从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到婺剧《血剑》——后经典叙事学视角下的改编被引量:3
《戏剧艺术》2014年第2期112-117,共6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阶段性成果
婺剧是中国南方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根据《麦克白》改编的婺剧莎剧《血剑》把莎剧中对人性中假恶丑的鞭笞以古老的婺剧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中西戏剧的交流中具有特殊意义。婺剧《血剑》将婺剧与《麦克白》的剧情有机融合,形成了既以现...
关键词:婺剧《血剑》《麦克白》 莎士比亚 后经典叙事学 
光与影中的戏仿与隐喻叙事--论林兆华改编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被引量:4
《四川戏剧》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李伟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XWW005
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在光与影的叠加中将隐喻与戏仿发挥到了极至,尽管对于林兆华的舞台阐释众说纷纭,赞同欣赏的人并不多,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理查三世》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部全新风格的莎剧,而且是一部极具创意...
关键词: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 林兆华 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