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译

作品数:364被引量:51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安凌冯全功张智中高放刘欣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疆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革命与传播:论于伶的改译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5年第1期118-123,I0003,共7页何菲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抗战时期新疆电影史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24BZW118);新疆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社科)“戏剧活动家的文化价值研究——以于伶为例”阶段性成果。
左翼剧作家、戏剧活动家于伶选择意旨精神与现实斗争相契合的外国戏剧进行创造性改译,其中国化、革命化的改译实践以及改译剧的演出效果折射出于伶切合现实斗争需要、重视舞台演出而非案头剧创作的改译戏剧观。同时,于伶在不同时期面对...
关键词:于伶 改译剧 左翼戏剧 
从《红鬃烈马》到《王宝川》——中国传统爱情观在改译中的流变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吴楠 吕世生 
熊式一创作的英文话剧剧本《王宝川》,相较于原剧中国古典戏曲剧本《红鬃烈马》,作者对剧中爱情观的呈现做了改动。通过探讨熊式一对几位主要角色形象塑造的改变来展现爱情观的改变,并阐释如此变动的深层原因,以期为中国戏曲“走出去”...
关键词:中国古典戏曲 熊式一 《王宝川》 爱情观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为英语世界改译中国报纸:《北华捷报》中的《京报》与英帝国“报刊情报”的打造
《新闻大学》2024年第10期90-107,124,125,共20页骆世查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北华捷报》关系网中的中国与世界研究”(23XXW001)。
尽管《京报》在中外报刊史的研究中备受关注,但鲜有研究探讨其“文本性质”在与其他报刊碰撞后的变化意义。研究以《北华捷报》为基干史料,探讨它对《京报》的取舍调用。通过各式改译,《北华捷报》利用《京报》的特殊价值实现了在华纵...
关键词:《京报》 《北华捷报》 英帝国 报刊情报 
论曹禺的改译剧对其戏剧观念与话剧创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9期178-190,共13页刘一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ZDA281)的阶段性成果。
曹禺生前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剧本和最后一部剧本均为改译剧,改译和创作共同构成了曹禺话剧生涯的两个重要面向。但长期以来,曹禺研究存在重创作、轻改译的现象,学界对于曹禺作为“翻译家”的这一面向缺乏足够的重视。曹禺的改译剧不是单...
关键词:曹禺 改译剧 翻译思想 戏剧观念 现代话剧 
欧阳予倩电影《新桃花扇》的改译研究
《四川戏剧》2024年第7期97-101,共5页李玫琦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9);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20AZW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欧阳予倩编导于1934年的电影《新桃花扇》,对孔尚任的昆曲《桃花扇》进行了另类的改译。它借鉴了原著的才子佳人模式,又受到欧阳予倩过往的见闻与编导经历的影响,在戏拟原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现代解构,将之改译为当时流行的革命+恋爱模式...
关键词:《新桃花扇》 电影 欧阳予倩 改译 《桃花扇》 
赵清阁改译剧的改编策略与性别建构研究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2期212-223,共12页谭默涵 
赵清阁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最活跃的女性剧作家。她的三部改译剧《活》、《生死恋》、《此恨绵绵》融入女性体验而加以中国化、抗战化改编。这些改译剧采用“恋爱减抗战”的改编策略以及“双性同体”、“同性异构”的女性成长模式,将原作...
关键词:赵清阁 改译剧 改编策略 性别建构 
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戏剧改译的“创造性叛逆”
《当代戏剧》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鹿义霞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话剧版本流变研究”(项目编号:21YJA751017)阶段性成果。
抗日战争时期是改译剧特别集中的时期。在特定的战时语境中,戏剧改译并非简单的文化交流,而是携带着丰富的政治属性与文化属性。翻译文本常常从“异化”走向“归化”,被改写、丰富和建构,成为民族解放这一宏大话语的印证与强化。译作者...
关键词:抗战 戏剧 改译 中国化 
翟理斯《聊斋志异选》自我改译研究被引量:1
《语言与文化论坛》2023年第2期3-13,共11页李海军 段茹青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聊斋志异》英译研究”(项目编号:11CYY008)的成果。
翟理斯非常重视译文的自我改译,经常利用译文再版的机会仔细修改其中的错误或缺陷,但学界鲜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比翟理斯《聊斋志异选》1880年首版和1909年修订版,研究了《聊斋志异选》修订版中的自我改译。研究发现,《聊斋志...
关键词:翟理斯 《聊斋志异选》 自我改译 
阿日那改译《西游记》的原因及其意义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23年第6期128-133,共6页领小 
从“中国精神”到“世界诗歌”——德国诗人克拉邦德的李白诗歌翻译
《中国翻译》2023年第6期30-38,192,共10页张小燕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助,HUST编号2021XXJS082。
20世纪初,德语诗坛掀起了一股改译李白诗歌的热潮。德国诗人克拉邦德结合当时欧洲的一战现实、德国知识界的“道家热”背景以及表现主义诗人的美学诉求,主要从反对战争、中国“精神”以及道家美学三个角度对李白诗歌进行了自由改译。以...
关键词:李白诗歌 德译 克拉邦德 自由改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