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

作品数:41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葛林张元张国刚陈远宁王彦霞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风窗》《中国书画》《初中生世界(九年级)》《文史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通史》:法文版纲鉴易知录
《南风窗》2016年第23期98-98,共1页张国刚 
黑格尔、马克思那个时代,关于中国历史的最系统的知识,都来自法国人冯秉正的《中国通史》。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数以百计,只有法国人冯秉正(J.deMoyriacdeMailla,1669—1748),因为编译了《中国通史》而名垂青史。黑格尔(1770...
关键词:《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 来华传教士 明清时期 黑格尔 马克思 法国人 知识 
法古窥源
《珠江水运》2016年第17期47-47,共1页梁子龙 
《尚书》云:“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中国人素有师古、法古的传统。所谓“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自是“子曰诗云”不离口,时至今日,谈事论理也总爱搬出古人。在轩辕神胄的脑袋中,先贤的话最有说服力。这概乎由于华夏历史极绵长...
关键词:法古 史学观念 历史资料 诗云 克永 以言 纲鉴易知录 江西诗派 六经皆史 韩欧 
失帽记
《共产党员(河北)》2016年第14期50-50,共1页余光中 
2008年的世界有不少重大的变化,其间有得有失。这一年我自己年届80,其间也得失互见:得者不少,难以细表,失者不多,却有一件难过至今——我失去了一顶帽子。去年底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之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
关键词:穷于应付 我自己 背袋 父子俩 冬夜 前半生 纲鉴易知录 中国散文 风烛之年 三国演义 
音乐与战争之:琴
《军营文化天地》2016年第6期26-26,共1页雷从俊 
琴,既是中国本土的弦乐器,也是一类乐器的统称。这里不提舶来品,只说说中国的"琴"吧。无论是《纲鉴易知录》关于"伏羲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绠桑为瑟"的记载,还是《帝王世纪》中关于"神农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宫商角徵羽音"的描述,抑或...
关键词:纲鉴易知录 民族乐器 五弦之琴 帝王世纪 风俗通 商角 正乐 虚静 乐之 不战而屈人之兵 
冯玉祥先生轶事
《春秋》2016年第2期18-23,共6页张宣武 
冯玉祥先生,在现代史上是一位比较突出的开明军人。他的生平事迹见于官方报刊者颇多,而其逸闻琐事未经流传者亦复不少。稗官野史虽属小道,亦可补史志所未及,爰将冯先生的轶事摭拾辑录,以供史学工作者参考。笔者追随冯先生十有余年,本编...
关键词:逸闻琐事 史学工作者 生平事迹 史志 冯夫人 李德全 纲鉴易知录 传者 冯玉祥将军 书记长 
音译的身份被引量:7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37-142,共6页葛林 
国内外音译研究历史悠久,但对该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并不多,有必要明确国内外音译研究的主要观点。在典籍翻译领域,可以结合内涵丰富的专有名词、不可分割性、时代差异等,探讨音译身份的合理性和判别方式。音译具有身份优势,而其身...
关键词:音译 典籍英译 纲鉴易知录 
“年”的四种叫法
《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第1期21-21,共1页李生海 
在我国古代,"年"曾经有几种不同的叫法。《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即夏朝时把年叫做"岁’,商朝叫做"祀",周朝叫做"年",而比夏商周更早的唐虞时期则将年叫做"载"、清人吴乘枚在《纲鉴易知录》中,对各朝代纪年的...
关键词:纲鉴易知录 尧帝 释天 唐虞 夏商周 朝时 国纪 时间单位 古代汉语词典 于建国 
钱学森之母章兰娟 一颗慧心化甘霖
《中华家教》2015年第6期59-59,共1页张迪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章兰...
关键词:兰娟 计算能力 精忠报国 外国学生 加州理工学院 纲鉴易知录 美国学生 飞机制造厂 《墨子》 机械工程专业 
姚名达: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检察风云》2015年第20期76-78,共3页何立波 
姚名达,号显微,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复旦大学、国立中正大学教授,师从国学大师梁启超,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目录学家,被誉为中国目录学史的开创人。1942年6月,姚名达在江西泰和杏岭国立中正大学发起组织中正大学抗日战地服务团并...
关键词:中正大学 战地服务团 中国目录学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 吴昌达 杏岭 中国史学史 纲鉴易知录 江西泰和 中国通史 
与杂文有关的“年龄”
《杂文月刊》2015年第12期55-55,共1页宋志坚 
以下二题,都是读杂文时随手记下的。文中所述的"年龄",也都与杂文有关:引经据典,没有弄清此类"年龄",就立马感慨万千,借题发挥,既会使所引的典故错位,也会使所发的议论落空。这是一篇关于杂文的杂文。本人不惜"吹毛求疵",但愿于"文"有益...
关键词:子见南子 文中 心向往之 纲鉴易知录 君为臣纲 神宗 后世学者 宋家 左仆射 不等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