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

作品数:74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贾文丰吕俐敏张亚萍王雪莲陈瑾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北京教育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乐府”的设立到底在何时
《咬文嚼字》2019年第7期27-28,共2页李耕拓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乐府”词条写道:“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复华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也这样释“乐府”:“①古时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在一些教材中也...
关键词:乐府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古代史》 古代汉语词典 北京师范大学 音乐机构 大学教材 商务印书馆 
关于文言文教学中“脩”、“修”释义疑虑的思考——以《汉语大字典》与《古代汉语字典》为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6期254-254,共1页张燕 
对于“脩”“修”两个字,不同的辞书有不同的概念。作为古今字,它们大部分的释义是相通的。但是在《汉语大字典》与《古代汉语词典》里,两个字的释义略微不同。本文从《汉语大字典》与《古代汉语字典》出发,探究文言文教学中“脩”与“...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古代汉语词典 
是“淡妆浓抹”还是“浓妆淡抹”?
《语文月刊》2019年第4期23-23,共1页孙凯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287页“淡”字词条②浅谈,色彩不浓。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抹总相宜。”第1125页“浓”字词条①密,厚。同一本工具书,前后两次引证用词不一,到底是“淡妆浓抹”还是“浓妆淡抹”?
关键词:《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工具书 词条 
“惺惺”不可就“作罢”
《语文月刊》2018年第1期32-32,共1页章桂周 
读王开东老师2017年7月14日微信公众号文章《三人行,可以相师》,其中一段写道:"德国人非常严谨。觉得这根本不是一元钱的事,应该找回来。于是一路找过去,一点一点的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找了很多遍,实在找不到才惺惺作罢。"开东...
关键词:古代汉语词典 德国人 相师 一元钱 三人行 一路 语境 现代汉语词典 王开 增广贤文 
曲:本来是个筐
《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吕俐敏 
曲是养蚕用的筐,叫蚕箔。因为蚕箔不直,是曲的,所以段玉裁在注释中说:“不直日曲、《诗》曰‘予发曲局’,又曰‘乱我心曲’.心曲,心之委曲也,又乐章为曲,谓音婉转而成章也,曲,乐曲,曲合乐曰歌,徒歌日谣,”段玉裁是讲词义...
关键词:《新华字典》 古代汉语词典 军事编制 段玉裁 养蚕 《诗》 引申义 乐曲 
何谓卿大夫的“家”?
《语文月刊》2017年第7期85-86,共2页王丽霞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选修)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的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则有这样一段话"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课下注解对最后一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上海辞书出版社 仲弓 大祭 人教版 古代汉语词典 诸侯国 《康熙字典》 季氏 统治区域 
我的妈妈“不识字”
《课堂内外(小学版)》2017年第3期50-50,共1页刘昱萱 
我从小有个习惯,看书、写作业时总是不停向妈妈求助:"妈妈,这个字读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妈妈总是一边摇头叹息"你什么时候才能不问我?"一边又告诉我答案。随着我年级升高,作业量加大,问题也越来越多。...
关键词:摇头叹息 告诉我 作业量 古代汉语词典 《新华字典》 去问 可真 自主学习 一本 
“苛政”究竟如何解?
《语文月刊》2017年第2期86-87,共2页古桥 
中学语文教材中“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的典故家喻户晓,但是,对其中“苛政”一词的解释,却有各种版本。《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汉语大词典》等都解释为“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
关键词:苛政 《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中学语文教材 古代汉语词典 2010年 商务印书馆 成语词典 
也谈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与复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7年第1期64-66,共3页蔡家美 
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关于语文学科有这样的表述: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优化考试内容,增加了对文言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考查的试题。说...
关键词:古代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 古诗文 教育部考试中心 考试大纲 考查内容 文化经典 中学语文教材 天文地理 古代汉语词典 
“倒涎”与“推敲”——对《咬文嚼字》一文的两处质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6年第12期129-130,共2页吴国珍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1943年写成的一篇作品。朱光潜曾为《中央周刊》写了两年稿子,后来集成两本册子,一是《谈文学》,一是《谈修养》。《说文嚼字》即收入其中的《谈文学》中。而1938-1946年,武汉大学由武汉珞珈山西迁四川乐山,这是武...
关键词:西迁 珞珈山 朱光潜 大学历史 李凝 古代汉语词典 学术随笔 四川乐山 古籍出版社 潘巧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