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珍

作品数:19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赏析中学语文教学高考教学命题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初中生必读》《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方》赏析
《初中生必读》2022年第1期46-47,共2页吴国珍 
像是从前某个夜晚遗落的微雨我来到南方的小站檐下那只翠绿的雌鸟我来到你妊娠着李花的故乡我在北方的书籍中想象过你的音容四处是亭台的摆设和越女的清唱漫长的中古,南方的衰微一只杜鹃委婉地走在清晨我的耳畔是另一个国度,另一个东方...
关键词:《南方》 不可饶恕 都市生活 赏析 
《斯人》赏析
《初中生必读》2021年第12期27-27,共1页吴国珍 
静极——谁的叹嘘?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昌耀)这首诗很短,但其中的对立很明显,转折很多,空间很大,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诗题《斯人》,暗用了杜甫《梦李白》中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昌耀...
关键词:密西西比河 暗用 《梦李白》 
《房子》赏析
《初中生必读》2021年第9期33-34,共2页吴国珍 
《房子》是一首平淡的诗,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但平淡未必就没有意味,在平淡无奇中,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生活,看到了平常人的思想,或者说,诗人从一个传奇英雄回归到一个凡夫俗子,轰轰烈烈的故事被庸常无聊的现实代替。“我并不是英雄,在...
关键词:《房子》 
《塑像》赏析
《初中生必读》2021年第5期25-26,共2页吴国珍 
塑像我躬身在一只烧焦的电闸前它要打开它要对着躁动的人群打开它要移走所有漆黑的房间远处的巷道像一支嘈杂的练习曲在我耳边我站在木凳上,黑暗中,打开电筒看到了自己年华的流失……这只焦黑的电闸它静默,从容仿佛经历过真正的痛楚像...
关键词:塑像 静默 流失 
聚沙成塔理素材 独抒性灵成佳作——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报告及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运用指津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第12期4-13,共10页张艳 范学建 吴国珍 孟晓东 万安 
古人云:“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其实,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不仅仅要有巧妙的构思、个性的语言,还要有鲜活而富有哲理的素材。因此怎样收集、使用素材,便成了高三师生在备考高考作文时的必修课。子曰:“见贤思齐焉,...
关键词:高考作文 作文素材 积累运用 独抒性灵 佳作 《新唐书》 为人处世 必修课 
传统细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语文》2018年第4期7-9,共3页吴国珍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语文‘细读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017)研究成果之一
细读是中国文艺批评的重要传统。借鉴传统细读理论,可以为某些文本的教学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启迪,也可以循此路径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比如汉代经生的微言大义与《诗经》篇章的教学、明清评点家的金针度人与古代小说的教学、清代乾嘉学派的...
关键词:细读 微言大义 评点 训诂 语文教学改革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业质量为层级,以情境任务为方式——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的启示
《求学》2018年第24期1-3,17,共4页吴国珍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语文‘细读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017)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对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的细致分析,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剖解高考语文命题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方式,把握学业质量水平层级的具体表现和以情境任务为主要载体、在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中考查的命题导向,并...
关键词:高考语文 全国卷 测试目的 质量层级 命题原则 
为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搭建“支架”——以教学《咬文嚼字》为例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年第5期27-31,共5页吴国珍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语文‘细读法’理论与实践研究”(2017YQJK017)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要求较高的阅读模式,需要一定的阅读量和专业的训练。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补充一定的知识资料,为学生提供释疑的工具;同时引导学生鉴赏想象,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批判性阅读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 文本细读 咬文嚼字 
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的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8期59-62,共4页吴国珍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语文‘细读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017)研究成果之一
基于文本细读的教学设计认为阅读是一种发现;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阅读为中心,以学生阅读中的疑惑和无知为内容,以改变学生的阅读心理结构为目标;阅读教学的方法则是依据阅读的方法来具体设定。本文以《别了,"不列颠尼亚"》和《落日》...
关键词:文本细读 教学设计 读法决定教法 
《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资源价值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7年第11期47-49,共3页吴国珍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语文‘细读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017)研究成果之一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之始、之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这一资源,可以丰富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途径。具体实施途径包括根据最新研究成果,重新审读《诗经》中的某些篇目;在互文本的引入中,深入解读后人的文学作品;结合《...
关键词:《诗经》 语文教学 资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