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后》

作品数:43被引量:8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晓群金鑫柴焰金惠敏汤拥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外理论动态》《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艺研究》《中国图书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命的镜像抑或命运的迷宫——艾伟《镜中》读记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2期58-66,共9页张清华 
正是终有一死的人体,那脆弱易毁、受苦受难、心醉神迷、贫穷困苦、相互依存、满怀欲望、悲天悯人的人体,提供了所有道德思考的基础。——特里·伊格尔顿《理论之后》((1))一、熟悉而又陌生的艾伟翻开《镜中》开篇,我即意识到,或许艾伟...
关键词:深不见底 《理论之后》 艾伟 《镜中》 悲天悯人 道德思考 受苦受难 悲剧处境 
编者的话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1年第1期I0004-I0005,共2页
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2003)常被视作“后理论”时代的标志,其标题中的“After”一词亦含有“追寻”之意。“理论热”早已消退,但学界对“理论”问题的探寻永远不会终结,更何况“理论”也从未淡出学界视野,始终让人欲说还休、莫衷一是...
关键词:欲说还休 《理论之后》 伊格尔顿 
伪命题还是真问题?——关于中国语境中“理论之后”讨论的思考
《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193-206,共14页和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研究接受史研究”(批准号16BZW008)的阶段性成果。
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中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理论的效用或现实阐释力问题。但是,纵观这十几年国内学者关于“理论之后”或“后理论”的讨论,我们发现,这次的讨论似乎并没有真正把握到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精髓:一是没有像伊格尔顿那...
关键词:伊格尔顿《理论之后》 阐释力 现实关怀 
对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理论反思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63-67,共5页刘琴 
从"上帝已死""作者已死""哲学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到最近的"理论已死",在当前的"理论末路"的气氛中,理论是否"已死"?理论又将何去何从?本文以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的相关论述为考察中心,通过他对目前理论现状的分析来探讨理论自身的...
关键词:文化理论 理论之后 伊格尔顿 
文学事件不能只归于策略——对伊格尔顿《文学事件》的思考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9年第1期147-156,共10页江守义 
伊格尔顿2012年出版的《文学事件》(中译本由阴志科译,陈晓菲校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引文凡出自该中译本者均只随文标注页码)一反作者本人在《理论之后》(2003)中将文学边缘化的立场,重新回到文学。但通读全书,文学背后仍然体...
关键词:文学事件 伊格尔顿 河南大学出版社 《理论之后》 文学边缘化 批评立场 社会文化 中译本 
“理论之后”,文学何为?——特里·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读后新解
《郑州师范教育》2018年第3期83-86,共4页陆道夫 鲁亚萍 
广东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当代英美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运用"(10WYXM047)
作为英国当代著名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出版不少有分量的理论著作,但在其新著《理论之后》中,他却一反常态地宣告了理论的终结,进而重新思考文化批评的价值,提出了新的研究路径,借以表明他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和文学理论...
关键词:特里·伊格尔顿 《理论之后》 马克思主义 文学研究 文本细读 
游走于现象与价值之间——从《理论之后》探视理论何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39-42,共4页周铭哲 
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考察社会整体结构不同的是,他既没有将二者视为封闭的实体,仅仅把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决定/被决定",同时他也不赞同雷蒙德·威廉斯(Raymon...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化理论 现象 价值 
《理论之后》的问题结构反思
《文艺评论》2017年第3期4-10,共7页李国栋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当代叙事学理论的历史变迁及其价值范式转换研究"(编号:SWU1609312)阶段性成果
“理论之后”(after theory)不是“后理论”(post-theory),因此“理论的终结”完全是一个伪命题。1伊格尔顿颇具反讽意味的标题寄予了文化理论革命性的期望,认为未来的理论应该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力度。“后理论”的英译(post-th...
关键词:伊格尔顿 反讽意味 “后现代主义” 问题结构 后现代 文化进步 伪命题 反现代性 人性本质 话语形态 
浅析伊格尔顿《理论之后》中的理论言说
《文学教育》2017年第7期174-175,共2页张世奇 
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专著《理论之后》中对当今文化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明确指出了"理论终结论"观点的错误。本文将详细分析理论之后仍需理论的两点原因:1、文化理论有其成就;2、理论并不是走向终结而是...
关键词:伊格尔顿 《理论之后》 文化理论 
解构与建构——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写作策略与目的被引量:1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82-88,共7页郭英杰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4J11)
伊格尔顿是继雷蒙·威廉姆斯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人文主义学者。在他已出版的四十多部著作中,《理论之后》是一部极富张力的理论经典,也是自《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表以来作者对文学...
关键词:伊格尔顿 《理论之后》 解构 建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