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器图说》

作品数:26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柏春戴吾三安允儿牛润珍朱文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品位·经典》《上海翻译(中英文)》《科学大观园》《图书与情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奇器图说》看王徵宗教信仰对其翻译影响
《品位·经典》2022年第11期53-55,80,共4页曹清 
出身儒家而后皈依天主教的王徵,身上有儒学、天学等不同文化因素的结合。《奇器图说》是中国首部西洋力学和机械器物的译著,本文力从王徵宗教信仰上来看其绘译《奇器图说》的动机和对翻译会通的影响。
关键词:《奇器图说》 宗教信仰 翻译会通 
明末清初西方科技插图的传播对本土美术的影响——以《奇器图说》为主要线索被引量:1
《艺术探索》2021年第5期28-38,共11页徐振杰 
2018年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外国美术史专题研究”(YZKC201806)。
明末清初主要通过传教士传来的西方科技插图,带有当时西方制图术中“奇趣”品味与科学性、实用性并存的特征,同时体现了宗教、艺术和科学的复杂关系。在当时中西科技水平及制图、出版业发展状况有一定相似性的背景下,受文化因素及时局影...
关键词:明末清初 西方科技插图 透视法 明暗法 传播 
明末科学近代化的尝试:王徵与邓玉函《奇器图说》编译考被引量:2
《上海翻译》2021年第3期81-87,共7页黄立波 
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HSSTP)。
王徵与邓玉函合作编译的《奇器图说》不仅是中外科技交流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份记录,同时也是中国早期借助翻译进行科学近代化尝试的一个范例。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讨论《奇器图说》编译活动的发起、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模...
关键词:《奇器图说》 编译 目的 科学近代化 
论明清西方力学知识在华传播的特征——以对《奇器图说》的受众分析为例被引量: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3期74-78,共5页张峰 陈玮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视域下科学方法创新研究"(15BZX040)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的传播是研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关键。《奇器图说》是中西力学知识会通的里程碑式作品,对于研究明清西方科学知识在华的传播极具代表性。在比较明末中西力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明清西方力学知识在华传播的不同路径;以...
关键词:力学 传播学 《奇器图说》 受众 传播模式 
明末科学家王徵的科技翻译出版活动及其影响
《兰台世界(下旬)》2015年第7期134-135,共2页于强福 尚华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号:12JK0408
王徵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过程中,对当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产生浓厚兴趣,翻译出版著作数部,其中影响力最大、最深远的当属《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和《西儒耳目资》。
关键词:王徵 科技翻译出版 《奇器图说》 《西儒耳目资》 
从《奇器图说》看中西造物知识的会通逻辑与价值矛盾被引量: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第2期71-77,190,共7页朱文涛 
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设计文化研究中心专项研究资助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11YSC01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基金项目(1301046C);江南大学自主科研基金(JUSRP21147)
随着大航海时代余波震荡,西洋器物、技术知识逐渐加速度进入中国。士人知识阶层对传入的西方造物产生强烈的兴趣。明末士大夫王徵和欧洲传教士邓玉函合作了第一部西洋力学和机械器物的译著《奇器图说》,该书不仅是对西方知识的翻译,也...
关键词:《奇器图说》 造物 价值 会通 
《奇器图说》与中外文化交流被引量:3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年第2期149-154,共6页毛瑞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世纪上半期西学文献入华及其影响--以金尼阁和王徵研究为中心"(编号:10YJC770069)阶段性成果
《奇器图说》这部西方机械工程学汉语著作以"奇"字冠名,它所承载的文化交流史也是一朵奇葩。本文对它与中西文化交流、它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著录情况和它与中朝文化交流三个问题进行了探研。呈现两点启示:一是从文献的角度研究文化...
关键词:奇器图说 中西文化交流 四库全书总目 中朝文化交流 
《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书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5期106-106,共1页韩晋芳 
1628年,德国传教士邓玉函与中国学者王徴合作编译了《奇器图说》。2008年,中德马普科学史伙伴小组历时8年,重新研究了这一著作的内容、结构、知识来源及书的流传过程,最终完成了《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重新演绎了38...
关键词:《奇器图说》 知识传播 校注 文化传统 书介 中国学者 异质文化 科学技术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的当代国际化研究
《国际汉学》2010年第2期284-292,共9页戴吾三 
2001年夏天,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学史研究所合作组建了"中国力学知识及其与其他文化传统的互动"伙伴小组,聚焦《奇器图说》这一在西学东渐史上的典型案例,协力进行跨学科与跨文化的力学知识史研究合作...
关键词:《奇器图说》 伙伴小组 知识来源 知识重构 跨文化审视 
历史深处有回声——《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评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3期115-116,共2页关晓武 
关键词:《奇器图说》 评介 校注 传播 回声 历史 中国学者 力学知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