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坦·弗洛美》

作品数:41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叶冬琳朱亚梅权枫成新霞薛曦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文学(中)》《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新文学史料》更多>>
相关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学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情与反人情之争——《伊坦·弗洛美》悲剧主题认知新论
《外国语文研究》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朱妤双 胡作友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认知图式视域下伊迪斯·华顿与张爱玲小说中的怀旧书写比较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21D112)的阶段性成果。
自出版之日起,《伊坦·弗洛美》的悲剧主题和阴郁情感基调一直是评论界最大的争议点。虽然当代研究陆续提出作者伊迪斯·华顿彼时的情感道德矛盾对此的影响,但对于其具体的互动过程尚缺乏策略性、系统性和认知性的探究。结合认知和人格...
关键词:《伊坦·弗洛美》 伊迪斯·华顿 人情 理性 认知失调 投射 
人与空间的互动:《伊坦·弗洛美》的叙事构架
《安顺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41-45,共5页舒翩然 
伊迪斯·华顿以新英格兰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伊坦·弗洛美》的叙事结构是通过人物与束缚他们的环境之间激烈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在"斯塔克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小城时空体"内部,三个主要人物与他们所处的道路、农舍、门槛等空间的互动推动...
关键词:《伊坦·弗洛美》 空间叙事 “时空体” 
伊迪斯·华顿《伊坦·弗洛美》中存在主义悲剧探析
《北极光》2016年第6期8-,共1页张蕾 
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笔者从以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理论出发来挖掘《伊坦·弗洛美》中的存在主义特征以此来揭示现实世界中的人们生活的世界的荒诞和人们在荒诞世界中不断与荒诞作斗争,求...
关键词:伊坦·弗洛美 玛提·息尔味 荒诞 反抗 自由 
《伊坦·弗洛美》中的文化意象解析
《文学教育(中)》2016年第4期16-17,共2页徐艺 
在小说的叙事表达过程中,文化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在《伊坦·弗洛美》这部小说中,作者透过女性所特有的视角来描述了一个男人的落魄,一个生命的消亡以及一种渴望在人性内心深处的挣扎。这些都是作品文化意象的表达。
关键词:《伊坦·弗洛美》 文化意象 
从《伊坦·弗洛美》汉译本看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吕叔湘句法翻译观研究
《北方文学(中)》2016年第4期148-149,共2页陈静 
吕叔湘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汉语法专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通过对他的汉语法观分析,结合他的译作,我们可以看出吕叔湘翻译的基本观点.本文尝试围绕“施事- 工具- 受事”的句法观,结合吕叔湘《伊坦·弗洛美》译文,探究总结出...
关键词:吕叔湘 施事-工具-受事 句法观 科学性 艺术性 《伊坦·弗洛美》 
从《伊坦·弗洛美》看伊迪斯·华顿的道德关怀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1期28-30,共3页曾艳 
小说主人公伊坦身陷理想追求与现实责任的囹圄,备受煎熬,然而他最终以死殉情的愿望却未能达成。作者何以安排如此悲惨的结局?小说究竟有无体现出任何道德寓意?基于一些对小说主题和文学基调的批评,本文将首先结合华顿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
关键词:《伊坦·弗洛美》华顿 道德寓意 道德关怀 
那双游离的眼:《伊坦·弗洛美》中越界的叙事视角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02-105,共4页张媛 
陕西省教育厅2006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美国‘新女性’文学研究"(项目编号:06JK064)
本文旨在通过对《伊坦·弗洛美》中叙事视角的解读,来展现华顿大胆地让第一人称叙述者超越内视角边界,侵入到无限制视角领域,自由游走于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巧妙地虚化真实与幻想的界限,突出主人公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虚幻中都无法找到...
关键词:《伊坦·弗洛美》 视角越界 内视角 无限制视角 
透过男性视角写就的女性主义作品——窥探《伊坦·弗洛美》和《大地》中的两性关系被引量:1
《世界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周铭英 
高等学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受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资助。
伊迪丝·华顿的《伊坦·弗洛美》与赛珍珠的《大地》出版时间均在上世纪初,相隔不过二十年,两人同属于贵族阶层却根据各自的乡村经历和体验写出了一部关于两性关系的作品。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来阐释:首先,伊坦·弗洛美与王龙都不再是传...
关键词:《伊坦·弗洛美》 《大地》 女性主义 两性关系 
基于华顿作品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婚恋风俗研究
《海外英语》2014年第12X期214-215,221,共3页朱亚梅 陈曦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伊迪斯.华顿作品的十九世纪美国社会风俗研究;项目编号:120130029的系列研究成果
《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部作品。前两篇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里有关婚恋风俗的对比分析,我...
关键词:《欢乐之家》 《纯真年代》 《伊坦·弗洛美》 婚恋风俗 
十九至二十世纪美国上流社会和下层民众间时尚风俗差异对比研究——基于华顿作品
《才智》2014年第31期272-273,共2页朱亚梅 张亚红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0130029)
本研究选取伊迪斯·华顿具有代表性的五部作品,即《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月亮的隐现》(1922)、《老处女》(1924)和《伊坦·弗洛美》(1911)。前四部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
关键词:《欢乐之家》 《纯真年代》 《月亮的隐现》 《老处女》 《伊坦·弗洛美》 时尚风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