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

作品数:279被引量:26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黎星杨倩描朱汉民陈锦春王葆玹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切于人事:三苏《易》学在宋高宗朝的复兴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28-37,共10页高扬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蜀学发展演变史研究”(项目编号:24&ZD268)阶段性成果。
宋高宗时期,三苏蜀学复兴,对其时学术产生重大影响。就《易》学而论,李光、张浚、朱震、李衡在解《易》之作中对《苏氏易传》有所征引。苏学以经世致用为导向,切于人事是《苏氏易传》的一大特色。苏轼常借《易经》探讨朋党问题,阐发应...
关键词:苏轼 《苏氏易传》 李光 张浚 《读易详说》 
宋以降福建璜溪雷氏科举兴衰及其原因
《闽台文化研究》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蔡惠茹 吴淇 
福建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代福建科举家族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FJ2024B048);校内高级别培育项目:“明代福建科举家族的地方经营及其影响”(MSGJB2023030)。
闽北璜溪雷氏科举事业跨越宋元明清四朝,分四个阶段:唐末五代至南宋前期的奠基期、南宋后期至元前期盛况初现与短暂蛰伏、元后期至明前期盛况再现、明中期至清中期逐步下行。雷氏家族科举的兴衰,客观上首先受官方相关制度、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福建建安 科举家族 雷机 《易》学 
《文心雕龙·知音》篇《易》学思维初探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125-128,共4页徐双勇 
学界对《周易》与《文心雕龙》的交互研究一直保有很高的热度。《文心雕龙·知音》篇是刘勰文学批评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周易》《乾》《坤》两卦为参照,对《知音》篇的论证逻辑及其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周易》思维对《知音》...
关键词:周易 文心雕龙 象数思维 主体认知思维 通变思维 
清代巴蜀《易》学文献举隅(二)
《巴蜀史志》2024年第3期94-98,共5页李冬梅 
有清一代,经学复盛,超迈前代。就巴蜀地区而言,学者探赜索隐,研经著述,不乏其人其著。据杨世文先生《清代四川经学著述简目》考证,清代巴蜀地区“周易类”著作大概有114种,足见此时巴蜀《易》学之繁荣。笔者前文曾就姜国伊、冯世瀛、艾...
关键词:《易》学 巴蜀地区 清代 
清代巴蜀《易》学文献举隅(一)
《巴蜀史志》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李冬梅 
刘咸炘《蜀学论》尝言:“学在六艺,经首三圣,《大易》之传,蜀为特盛。”巴蜀《易》学源远流长,自汉迄清,名家辈出,如刘咸炘所举商瞿、赵宾、严遵、任安、景鸾、卫元嵩、李鼎祚、谯定、冯时行、张行成、房审权、来知德等,皆《易》学史上...
关键词:名家辈出 刘咸炘 魏了翁 张行成 李调元 来知德 
《政治与思想语境中的宋代〈尚书〉学》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4年第2期95-96,共2页韩书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汉宋之间:《尚书》的古义与新诠”(项目编号:S20230058)的阶段成果。
以义理发挥为特征的宋代经学,被誉为经学史上的“变古时代”,晚近以来普遍被贴上“不遵古训”“独凭臆说”的学术标签。21世纪之后,伴随着“国学热”及传统文化复兴,姜广辉、徐洪兴、蔡方鹿、朱汉民、向世陵、吴国武、姜海军等学者从学...
关键词:《诗经》学 宋代经学 专题性研究 经学史 拓展空间 《易》学 《尚书》学 国学热 
江户时代日本歌舞伎演出理论的《易》学渊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110-116,共7页姜复宁 
江户时代的日本歌舞伎研究者将《易》学理论引入歌舞伎演出理论的建构过程,形成了兼跨《易》学与音乐舞蹈理论两个畛域的体系。但长期以来学界并未予以足够重视。对相关著作进行剖析之后,可以发现江户时代日本歌舞伎研究者将《易》理贯...
关键词:江户时代 歌舞伎演出 《易》学 象数 
治化还是词章?——试论《文心雕龙·原道》对《易》学表述的重构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第2期146-154,共9页颜婧 
《文心雕龙·原道》篇大量借鉴了《易》学表述,可分为两部分。其一重自然之道,偏重词章;其二讨论儒道,对应治化。这就形成了体用的二分。在《易》学的视野下,二者本为一体。就玄学而言,相较于其义理的体用如一,刘勰的论述形态不取王弼...
关键词:刘勰 《原道》 《易》学 治化 词章 
《周易》《略例》宋乾道刻本的递藏考述
《荣宝斋》2023年第2期240-255,共16页张国清 刘树胜 
王弼《易》学研究的代表作,是他与韩康伯合注的《周易注》。王弼所作《周易注》,包括《易经》全部及《易传》的《文言》《彖辞》《象辞》部分,共六卷;韩康伯承继王弼《周易注》,补注了《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三卷,与王注合为...
关键词:《周易注》 《易》学 韩康伯 《系辞》 《易传》 
马家塬战国遗址金银饰中的“阴阳”哲学观
《收藏》2023年第2期8-11,共4页王丹丹 
阴阳观念的起源《易》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就是阴阳说,东汉易学大师郑玄曾说:“《易》三圣,三古三贤。”意思是《易》中的三位先贤,分别是中国的远古伏羲、中古西周文王、近古孔子。三大圣人是《易》学发展的标志。伏羲出生在天水,所以,天...
关键词:《易》学 阴阳观念 马家塬 羲皇 甘肃省天水市 伏羲 哲学观 周文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