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新编》

作品数:39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来乐爱国李景林尹丹萍宇培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月刊》《各界》《新课程教学(电子版)》《做人与处世》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荀子的认识论是以“反映论”为基础的吗?——重思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荀子章
《邯郸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15-122,共8页谈天 
作为一种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反映论认为客观环境不依赖于人的感官、知觉而独立存在,人的感觉与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指出,在荀子那里,人的感知和思维能力均是自然的产物,其运作和发展的规律也...
关键词:反映论 天人之分 心知 知与行 
感悟分享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17期192-192,共1页张海宏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在这篇文章中,冯友兰先生...
关键词:《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先生 现代新儒家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修养问题 河南省南阳市 民族前途 
哲学家冯友兰:凡事不着急
《健康养生》2021年第3期43-43,共1页佚名 
冯友兰,字芝生,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80岁那年,冯友兰开始动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于95岁高龄完成这部巨著。晚年,有人曾向他请教养生之道,他缓缓说出...
关键词:现代新儒家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史 养生之道 学科建设 哲学家 教育家 
冯友兰“说出”巨著
《政府法制》2019年第2期56-56,共1页洪德斌 
冯友兰是位哲学大家,一生痴迷于做学问,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晚年的冯友兰历时10年,用口授的方式完成了150万宁的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
关键词: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忘我 
有感于冯友兰的“反刍”
《杂文月刊》2018年第12期41-41,共1页资中筠 
冯友兰先生晚年失明,在那种情况下,完全以口授的方式“吐”出其所学,继续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他自己戏称为“反刍”。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是很多年前在他家里听冯先生自己说的。他那时还有一些听力和视力,不过阅读已有困难...
关键词: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反刍动物 
冯友兰为写作而治病
《文存阅刊》2018年第1期96-96,共1页史飞翔 
哲学家冯友兰八十岁才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当时很多人都很担心他不能完成。为激励自己,冯友兰在医院里吟诵《古诗十九首》中:“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关键词: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古诗十九首》 治病 写作 哲学家 
父亲冯友兰的晚年
《各界》2018年第3期47-49,共3页宗璞 陈远 
父亲身上有各种“枷锁” 父亲晚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每天上午他都是在书房写作,很多年都没有中断。父亲的生活非常规律,他一生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但是从来没有开过夜车。
关键词:父亲 晚年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后期哲学思想的转变:从《〈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讲起
《中国哲学年鉴》2017年第1期371-371,共1页李景林 
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新编》所作的“总结”,表现了一种由对哲学概念之形式与直觉内容的严格区分到肯定“真正的哲学是理智与直觉的结合”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的根据,乃是一种哲学观念上的变化。冯先生从早年对“形式性”观念的凸...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先生 冯先生 真正的哲学 《中国哲学史新编》 哲学观念 哲学概念 思想转变 
冯友兰:耄耋之年自讨苦吃的儒学大师
《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17期62-63,共2页
1980年春,85岁高龄的冯友兰决定要写出《中国哲学史新编》,学生问他:“早年,您出版了被业界视为经典之作的《中国哲学史》了,何必还去弄什么新编,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冯友兰说:“我知道你们担心的是什么,其实,我也害怕还没等...
关键词: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史》 大师 儒学 精神遗产 时间 实事 
另类视角话院士——院士中的兄弟、父子、叔侄
《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2X期1-10,共10页本刊编辑部 
作为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
关键词:物理学家 张殿琳 地质学 谱学电化学 两兄弟 托卡马克 北京谱仪 王守武 严济慈 《中国哲学史新编》 侯德榜 唐崇惕 大学教授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陈翰馥 凝聚态物理学 中国物理学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