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

作品数:17被引量: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辉黄丽双赵丽庄义辉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万里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共产党员(河北)》《中外诗歌研究》《北方文学(中)》《中国民族博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朋友要少,脾气要小,心态要好
《演讲与口才》2023年第5期56-57,共2页晚君 
各位朋友:大家好!心态不好,所有养生都是徒劳的。梁实秋曾在《中年》里说过,中年的妙趣,在于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人生下半场里,我们终究也会清醒认识到:朋友少,脾气小,心态好,才是最舒服...
关键词:梁实秋 《中年》 心态 脾气 徒劳 朋友 享受 
梁实秋散文《中年》英译探究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71-74,110,111,共6页朱亚光 
该文以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中年》的英译为例,从文本、词汇和句子三个角度进行剖析,探讨了散文的词句特点与英译策略,阐释了翻译是一个在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做出沟通、调解和决策的过程,而好的译文不仅应传达原文的形式与内容,更...
关键词:散文英译 翻译策略 对等 目的语 读者反应 
《中年》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10期190-193,共4页王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科研水平提高-重点研究培育项目“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悲剧小说的文化和哲学研究”(项目编号:5221823807)
乔伊斯 卡罗尔 欧茨(1938-)的小说《中年》自200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评论界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评析。鉴于目前国内评论界主要从内容与形式、叙事策略、死亡意象、社会学和哲学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文本解读,笔者认为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出发...
关键词:生态女权主义 父权制 压迫 认同 消解 
决裂与新生:解读周作人《中年》背后的时代纠葛与选择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66-70,共5页林树帅 
周作人于1930年3月所写的文章《中年》,从其同鲁迅精神与文学历程的进一步分野以及20世纪30年代周氏自己的思想选择上看,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年》一文具体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周作人在文章中借攻击鲁迅的爱情问题指责其加入左翼文...
关键词:周作人 鲁迅 《中年》 决裂 人情物理 
思索《中年》
《现代班组》2015年第3期51-51,共1页关耀民 
梁实秋先生是个大家,素以思维机智敏捷,语言自然纯净,文风清致古雅著称,这些特点在其晚期作品中反映得更为明显。读梁先生的文章,总有一种置身江南庭院,轻沐霏霏细雨,抑或情窦初开,鸿雁作媒,琴瑟传音的那种感觉。
关键词:中年 晚期作品 梁实秋 琴瑟 
中年
《共产党员(河北)》2014年第24期54-55,共2页梁实秋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地移动着的,移动得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地柬,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
关键词: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中年》 
盐山村的苏格拉底——浅谈《中年》中的隐性人物亚当被引量:1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64-67,共4页阿泰.库尔曼别克 
欧茨的新作《中年》与以往黑暗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不同,是一部具有乐观主义气息的作品。书中的隐性人物亚当因其苏格拉底式的哲人气质,被称作盐山村的苏格拉底。本文将从善生理念、精神助产术和死亡观三个方面论述亚当身体力行的苏格拉...
关键词:苏格拉底 亚当 哲学理念 中年 
艺术的魅力与疯狂——从《中年》看作家的使命
《北方文学(中)》2012年第4期3-4,共2页庄义辉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文体学家和评论家。1893年,詹姆斯处于创作的第二阶段,作家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他关注的主题。本文试从其中篇小说《中年》出发,通过分析故事中著名作家邓库姆在生命垂危之际的双重发现来探寻詹姆斯眼中...
关键词:艺术 魅力 疯狂 第二次机会 
理想与现实——浅析《中年》的浪漫主题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1年第5期139-140,共2页赵丽 
文章主要讨论了在二十世纪末背景下的一个美国郊区小镇里发生的故事所阐述的浪漫主题。从小说开始时表面的浪漫假象过渡到童话式的浪漫结局,其中小说人物经历了或悲惨或深刻的事件。《中年》一书对美国全景式的描述,以及从中透露出的人...
关键词:浪漫 死亡  救赎 
精神世界的崩溃与救赎——解析欧茨小说《中年》的死亡意象被引量: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147-148,共2页张辉 
欧茨的长篇小说《中年》表现了作品的"精神救赎"主题:现代社会中的中年人如何摆脱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亚当之死是小说中主要意象之一,也是表现主题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意象可以揭示作品所蕴涵的主题意蕴。
关键词:《中年》 死亡 意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