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维德

作品数:174被引量:7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永毅裴丹莹章燕王佐良彭兆荣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莎士比亚叙事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对奥维德《变形记》的改写及诗人身份自觉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2023年第1期126-143,共18页钟园 章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19ZDA298)的阶段性成果。
莎士比亚在1593年出版了他的首部诗歌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并在献词中明确表示这是“我文思的头胎儿”,向世人宣告他以诗人身份进入文坛。该诗作在当时获得非凡成功,但历代评论者大都忽视了献词与诗歌文本的互动,尤其未能洞察莎士...
关键词:《维纳斯与阿多尼斯》 莎士比亚 奥维德 《变形记》 改写 诗人身份 
古典接受史:以奥维德的流放诗为例被引量:1
《世界历史评论》2022年第3期231-248,296,共19页 胡玉娟(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全集译注》研究(项目编号:15ZDB087)的阶段性成果。
这篇讲演稿探讨奥维德的流放诗从1世纪流传至今的接受史。首先介绍古典接受史及其在古典学研究中的地位,回顾过去40年间奥维德流放诗接受史概貌。然后具体考察奥维德流放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情况:从公元1世纪的小塞内卡到6世纪的诗...
关键词:奥维德 流放诗 古典接受史 
变形哀歌:“爱欲诗人”奥维德诗辩
《国外文学》2021年第4期21-29,153,154,共11页梁庆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方反传记批评研究”(项目编号:21BWW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书写"爱欲"、"神话"与"流放"等多重主题的"哀歌体诗人",奥维德的生命遭际或不断"变形"都清晰地体现在诗歌流变之中,从而赋予其诗作明显的个人化色彩。他运用哀歌体,着力于个体爱欲并在神话诗中大量塑造"诗人"形象,也借此逐步完成了...
关键词:奥维德 变形 诗歌 辩护 
论奥维德《变形记》中物的哲学与叙事被引量: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28-40,157,共14页江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物叙事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18BWW003)。
从创作美学的角度看,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变形是叙事的主题,变形的依据是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转移说。不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在长篇小说的框架叙事中,除了传统的人叙事,还存在以思辨实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物叙事。其中,物叙事分为灵化...
关键词:变形  灵魂转移说 思辨实在论 叙事 
维纳斯和四月:奥维德《岁时记》第四卷1-132译注
《都市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344-362,共19页王悦(译) 常无名(校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全集译注”(15ZDB087)阶段性成果
导读拉丁文标题Fasti可直译为"日历".奥维德在《岁时记》1.48中对fastus的定义如下:fastus erit,per quern lege licebitagi"合法的日子允许法律事务",②fastus是可以开庭的日子,复数为fasti.标出所有节日、长官、活动的日历年历都可称...
关键词:介入方式 岁时记 王晨 法律事务 奥维德 维纳斯 Fast 拉丁姆 
奥维德《爱的艺术》第一卷第351-772行译注
《都市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307-343,共37页肖馨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全集译注”(15ZDB087)阶段性成果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爱的艺术》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可能是他遭受流放的原因之一.本译文节选自第一卷第351-772行.继讨论完在何处可以觅得心上人之后,诗人开始教导男人如何赢得美人芳心.
关键词:《爱的艺术》 奥维德 古罗马 第一卷 
奥维德《女容良方》译注
《都市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284-306,共23页谢佩芸 常无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全集译注”(15ZDB087)阶段性成果
导言《女容良方》(Medicamina Faciei Femineae)仅有100行传世.末尾戛然而止,表明现有的文本并非全文.文本末尾标注了星号表明文本的残篇状态.在《爱的艺术》3.205-206中,奥维德督促他的读者翻阅他之前有关容貌的药方(mrdicaminaformae)...
关键词:奥维德 《爱的艺术》 良方 
凯旋式、奥古斯都家族与罗马帝国:奥维德《哀怨集》4.2译注与解读
《都市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263-283,共21页刘津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全集译注”(15ZDB087)阶段性成果
奥维德《哀怨集》4.2书写于流放之中,其主题是凯旋式,描述生动、如在眼前,常被用来作为"图像化再现"(ekphrasis)和"语象叙事"(enargeia)的案例.然而诗中密集的虚拟语气,表示所描述的并非实际情况,而是想象中的庆典.本诗结构如下:第1-14...
关键词:奥古斯都 在流放地 虚拟语气 奥维德 罗马帝国 凯旋式 日耳曼 图像化 
时间无法冲淡忧虑:《哀怨集》第四卷第六首
《都市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363-371,共9页刘津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全集译注”(15ZDB087)阶段性成果
导言:本篇为奥维德的流放诗之一,篇幅较短,一共50行,结构与内容如下:第1-16行:时间的驯服、缓和功效;第25-36行:然而时光并未抚平我的忧虑;第37-44行:身心健康每况愈下;第45-50行:所牵挂的一切都不在身边,眼前看到的都是糟心的人,只希...
关键词:奥维德 忧虑 结构与内容 身心健康 第四卷 
作为政治立场的艺术自治--奥维德《哀歌集》第二部解读被引量:1
《国外文学》2020年第3期66-76,158,共12页李永毅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项目编号:18ZDA288)的阶段性成果。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遭到屋大维放逐后创作的《哀歌集》第二部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艺术自治宣言。他用大量例证和归谬法证明,生活与艺术是彼此独立的领域,诗人有根据个人才能和性情选择题材的自由,读者也有解读作品的自由,统治者无权对作...
关键词:古罗马诗歌 道德 政治 权力 意识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