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歌

作品数:1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杜若鸿张艳王建平李贵贾晓峰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学刊》《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欧阳修客者形象的流变及其思想意蕴
《蚌埠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吕晨 
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领袖,屡遭贬谪,颠沛流离间常以“客者”自喻。以欧阳修诗中的“客者”形象为切入点,联系诗人心境并结合身世经历,发掘欧阳修诗中不同阶段的形象特征,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阐发欧阳修“孤客”“迁客”与“行客”三个...
关键词:欧阳修 客者形象 北宋诗歌 
从执正驭奇到正复为奇--以欧、黄为例看北宋诗歌理念的转变
《巢湖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卞雪岩 
为剖析北宋诗坛的变革过程,特别是探究欧阳修与黄庭坚两位诗人如何解决北宋诗坛诗风浮华与“前人诗已作尽”的困境,试将欧阳修与黄庭坚的诗作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他们各自提出的诗法理论和创作实践,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影响、共同推动北宋诗...
关键词:执正驭奇 正复为奇 北宋 诗歌理念 
异域之眼:美国汉学界论北宋诗歌书写中的文士雅趣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2年第2期198-211,285,共15页郭明浩 
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中国园林与文人精神建构研究”(20A479)阶段性成果
北宋诗歌中关于艺术收藏、艺术品交换、赏石风习、园林活动、牡丹欣赏等文士雅趣及其所反映的审美心态、艺术趣味是近年美国汉学界的关注焦点与讨论热点。他们认为:北宋文士收藏艺术品时普遍存在矛盾心理,这源于世俗与哲学双重原因,但...
关键词:美国汉学 北宋诗歌 文士雅趣 审美趣味 
曾巩文学心态及其诗风衍变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87-96,共10页张洲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诗名自北宋起即为文名所掩,以致后世对其诗歌成就认识不足。事实上,曾巩的诗歌并不逊于文章。在其人生经历和诗坛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下,曾巩的诗风先后经历了自然雄放、平实沉着、明洁清健、典雅深隽四个阶段。...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曾巩 北宋诗歌 诗风 
佛寺山门在北宋诗歌中的意境与意蕴被引量:2
《天中学刊》2017年第3期71-74,共4页贾晓峰 
唐宋诗人与佛寺有着密切的联系,佛寺山门大量出现在他们的诗歌中。北宋诗歌细腻地呈现出山门的意境,掘发出山门的栖隐意义,反映了宋人对诗歌"意"的强烈追求。
关键词:佛寺 山门 宋诗 意境 意蕴 
论北宋诗中的“饥饿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00-107,共8页吴雅萍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诗歌的发生理论,所谓的"食"除了可指食物外,更是指"饥饿感"。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继唐诗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北宋诗是宋代诗风的典型。在宋诗中有一个长期被学术界所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宋诗中存在着大量"饥饿感...
关键词:北宋诗歌 饥饿感 统计 作家的物质生存 
北宋诗歌比喻模式的演进被引量:1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86-98,112,共13页张一南 
比喻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用来分析诗歌审美模式的演进状况。经分析,北宋诗歌比喻模式演进的轨迹为,人工化程度总体高于唐代,初期直承前朝而人工化程度较高,中期发生新变,晚期复归晚期风格,与唐代诗歌比喻模式演进的轨迹基本一...
关键词:北宋诗 比喻模式 汉魏式 齐梁式 人工化 
北宋前期诗歌与政治关系——以王禹偁为考察中心倡
《中文学术前沿》2012年第1期63-70,共8页杜若鸿 
北宋前期的诗歌受唐风影响较深,个别诗人如王禹偁的诗歌表现出较突出的政治内涵。这一时期,诗歌的政教意识并不突出;诗人的参政意识普遍薄弱。整体上涉猎政治的涵量不能和中后期相比。这时期的创作主体彼此间没有明确的群体意识,也没有...
关键词:北宋诗歌 白体 王禹偁 美刺精神 行道革弊 
北宋重要诗案与诗歌发展的转向被引量:2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68-177,共10页杜若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YY045)
诗案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是北宋诗歌和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北宋以儒立国,诗人以诗议政,发挥儒家政教精神,但屡屡因诗得祸。诗祸与新旧党争密切相连,从乌台诗案的政见之争,到车盖亭诗案的党同伐异,再到崇宁全面文禁的意气用事,...
关键词:北宋诗歌 乌台诗案 车盖亭诗案 崇宁文禁 诗歌转向 新旧党争 以诗议政 
北宋诗歌的变唐历程被引量:1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6期59-65,共7页王辉斌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两宋诗歌史的文化观照";项目编号:2008d127
北宋诗歌艺术精神与审美特质的形成与确立,虽然原因种种,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也是最本质者,则是因北宋诗人的"宗唐而变唐"所致。所谓"宗唐",就是以唐诗为典范向其学习,而"变唐",则是指借鉴唐诗的创作经验以创作出与其不同的美学风范之...
关键词:北宋诗歌 宗唐而变唐 成就各具 特点各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