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

作品数:3658被引量:4377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山刘清国鲁洪生毕宝魁钟如雄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社会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法家弱民思想本义及其管理学意蕴研究
《中国文化与管理》2024年第1期142-156,273,274,共17页王宏 贾利军 贺达豪 徐韵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企业开始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并将其深植于厚重的社会文化根基之中。然而,由于偏离发展轨道、非理性否定和独立性丧失等原因,对传统文化的误读现象广泛存在。本文强调了理论创新和中华优秀传...
关键词:法家思想 弱民 传统文化 文化误读 
寻找中国本土管理学的元典——论《大学》的管理学本义价值与元典地位被引量:1
《管理学刊》2022年第5期136-157,共22页马文军 吕力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9RKB01070)。
基于加快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背景,从管理学的视角就儒家《大学》典籍进行重新审视。其对本义管理学基本层级的总体架构、源点及元点的关键聚焦、逻辑结构的清晰确定、终极目标...
关键词:《大学》 管理学 本义价值 元典地位 
上古汉语背景下“暴”的含义探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7期42-43,共2页孟小驰 
"暴虎冯河"的"暴"现于字典、词典中多解释为"徒手搏击",但这显然存在问题。要想正确训释这个字,就要追根溯源,并厘清"暴"的词义发展脉络。借助出土甲金文资料,以上古文献为基础,试图阐明"暴"字于上古时期使用的基本情况,或可对理解"暴"...
关键词:上古汉语  本义 假借义 词义发展 训诂 
“华”原本是羌藏类游牧民族的自称
《社会科学论坛》2018年第3期16-22,共7页徐江伟 
华夷之辨的"华"原本是羌藏类游牧民族的一个自称,最后演变成以农耕汉人为主体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名号,乃是华夏文明起源机理在种号、国号上的集中体现。这个雅言古字中蕴含着华夏文明起源的奥秘,及体量庞大的华夏汉民族如何形成的历...
关键词:儒家的天下观 华夷之辨 华的本义及现代含义 
“张”字刍议
《神州》2018年第8期30-30,共1页张天 
张字作为汉语中的常用字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十分广泛。自造字以来,张字的字形字义都发生了变化,用法也越来越多样。
关键词:字形演变 造字方法 张字的本义及引申义 
拥有一切权利之公民——对世界主义观念的辨析被引量:1
《百色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79-89,共11页罗纳德.施塔德 高岚 刘华 蓝芳梅 
文章认为当前人类学使用"世界主义者"这一概念时深受民族国家现代概念的影响,存在社会学偏见。文章将通过五个方面(即追溯该术语的古希腊犬儒源头,回顾其在康德哲学中的意义,对比作为外来者的"世界主义者"与"本土者",剖析"新左派"的世...
关键词:世界主义者 社会学偏见 本义 
“新婚”本义杂说
《书品》2017年第1期92-97,101,共7页萍庵 
“新婚宴尔”或“燕尔新婚”作为成语,今多用作结婚喜庆的贺辞或祝颂语,其语源见《诗经·邶风·谷风》。据司马迁说,《诗经》本有三千馀篇,经孔子删削而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进……...
关键词:新婚 本义 《诗经》 孔子 祝颂语 司马迁 结婚 
再论“巴”之本义为五步蛇——与曹定云先生再商榷
《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21-27,共7页谷斌 
巴人因"巴"而得名,"巴"最早是一种动物名(五步蛇),后来逐渐演变为地名(有五步蛇的地域)和族称(在巴域生活的族群)。甲骨文■(巴)字正是契合了巴人的这一特征,巧妙地将人与蛇的形体融合在一起。而巴式青铜器上的核心纹饰"手心纹",同样可...
关键词: 甲骨文 巴人 五步蛇 手心纹 
“家”的研究述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72-176,共5页赵郝锐 童辉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BRK015);2012年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CXZZ12_0786)
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人重家思想由来已久,本文从家的内涵、研究现状以及今后研究方向三个方面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家的研究。结果发现,国内外对于家的理解存在差异,虽然关于家的本义、家庭概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家文化 家本义 家庭概念 心理表征 
乡愁传统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乡愁本义被引量:5
《中国名城》2015年第6期68-72,共5页耿波 
理解中央城镇化发展决策文件提"乡愁"的深义,应建立在梳理中国乡愁传统的基础之上。在传统中国,"乡愁"并非消极体验,而是发生于人们在去乡之后因在他乡获得安身资本的回头一望,是对去乡事实的价值升华。传统中国的"乡愁"发生于城乡一体...
关键词:城乡关系 乡愁 乡仇 溯源 生存尊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