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沙蜥

作品数:10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张继锋全仁哲屈彦福黄河高峰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甘肃科学学报》《生物学通报》《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变色沙蜥——一种微型的沙漠之舟
《生命世界》2020年第8期92-93,共2页肖方(文/图) 李承森(文/图) 买提卡斯木·吐米尔(文/图)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和腹地,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变色沙蜥的足迹,这是一种刻画在沙漠表面的清晰的足迹曲线,让人联想起它那轻快的脚步,时而快速奔跑,时而悠闲漫步。变色沙蜥是鬣蜥科沙蜥属的爬行动物。它的蜥头体长41~58毫米,尾长55~7...
关键词:变色沙蜥 爬行动物 棱鳞 鬣蜥科 平扁 沙蜥属 塔克拉玛干沙漠 尾长 
河西走廊中的爬行动物——变色沙蜥
《生物学通报》2011年第11期17-18,共2页张宝元 
变色沙蜥是一种适于在干旱戈壁荒漠生存的爬行动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河西走廊腹地。主要从变色沙蜥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态习性、摄食与食性和繁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变色沙蜥 形态结构 生态习性 
沙漠蜥蜴体表抗冲蚀磨损的生物耦合特性被引量:10
《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第1期180-183,共4页高峰 任露泉 黄河 于亚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0635030);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007CB616913)
对新疆岩蜥与变色沙蜥不同部位鳞片与皮肤进行了在体观察与显微分析。系统比较了两种蜥蜴的体表鳞片在形态、结构、排列方式以及具有多层结构的皮肤等方面的生物耦合现象及其特征规律。探索了生物耦合作用与生物体生活环境适应性的关系...
关键词:仿生学 体表 摩擦磨损 新疆岩蜥 变色沙蜥 
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的耐饥能力与食性研究被引量:2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4期436-438,共3页全仁哲 陈道富 张继锋 
变色沙蜥于2004年7月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漠地区,成体在夏季有较强的耐饥能力,在提供饮水条件下的耐饥能力为45~52d,平均为48.5d,在不提供饮水条件下的耐饥能力为17-24d左右,平均20.3d。以胃内容物分析法研究其食性,结果...
关键词:变色沙蜥 耐饥能力 食性 
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的日活动频律研究被引量:1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全仁哲 张继锋 
研究地点选在新疆准葛尔盆地南缘沙漠地区,以路线统计法估计变色沙蜥的种群密度约是0.6个/100 m2,在春季白天的日平均活动频率0.501,说明平均有50.1%的个体外出活动,活动曲线为单峰曲线,每日只有一个活动高峰期,在每日的14—16点左右;...
关键词:变色沙蜥 路线统计法 种群密度 活动频率 
变色沙蜥鳞片显微皮纹结构和功能被引量:2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时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014)
对隶属鬣蜥科、沙蜥属的变色沙蜥鳞片扫描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了类似“钉状”感受器的结构,与壁虎科和美洲鬣蜥科中的类似。感受器分布在全身各处的鳞片中,以头背部鳞片上数量众多。所有的鳞片表面结构类似,鳞片上的角皮层细胞表...
关键词:变色沙蜥 鳞片感受器 扫描电镜 微饰 
三种沙蜥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6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2期291-293,共3页郭砺 包孟彩 栾雅文 
内蒙古大学青年科学基金
三种沙蜥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郭砺,包孟彩,栾雅文(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010021,呼和浩特)关键词草原沙蜥荒漠沙蜥变色沙蜥消化道组织学中图资料分类号Q959.62Q954.581材料与方法材料于1997年5月采自内...
关键词:草原沙蜥 荒漠沙蜥 变色沙蜥 消化道 组织学 
《甘肃科学》学报一九九三年第五卷总目录
《甘肃科学学报》1993年第4期74-75,共2页
关键词:甘肃科学 王安华 变色沙蜥 江建民 微分方程模型 解的振动性 张世忠 超微结构 汽轮机运行 变压器电势 
变色沙蜥繁殖的研究被引量:5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4期199-203,共5页陈强 韩昭雪 宋志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通过研究证明变色沙蜥 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 的繁殖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雄蜥性成熟时最小吻-肛长为45mm,吻-肛长大的雄蜥在一年中成熟精子出现早且维持时间长.雌蜥性成熟时的最小吻-肛长为41mm,产卵期为5月末至7月末,每只...
关键词:蜥蜴 繁殖周期 季节变化 变色沙蜥 
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皮肤感受器形态观察被引量:4
《甘肃科学学报》1993年第2期47-51,共5页常城 刘迺发 王磊 
国家自然基金 编号:3880115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感受器位于鳞片凹窝中。感受器区域的表皮β—角质层极薄,但在中央加厚形成感觉毛,表皮中间层由2~3层高柱状和矮柱状细胞构...
关键词:变色沙蜥 皮肤 感受器 形态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