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个案

作品数:391被引量:81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建强杨杰宏杨红邹晓抒邹元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译者行为批评视角下的中国古典戏剧英译研究——以白之译《娇红记》为研究个案
《海外英语》2025年第4期9-11,共3页黄晨 任晓霏 
2024年江苏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江南戏曲文化的海外传播及其影响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4ZWB003);江苏大学第22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项目编号:Y22C081)。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简称《娇红记》)是晚明孟称舜创作的一部戏曲,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其英译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推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研究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全面系统地考查《娇红记》的白之译本...
关键词:《娇红记》 白之 译者行为批评 古典戏剧 文化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的四个维度——以“李子柒现象”为研究个案被引量:2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61-173,共13页徐金龙 姬厚祥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研究”(22FMZB003)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视频的兴起,“李子柒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蜚声海内外。融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可选择的形式众多,如电影、电视剧、动漫、短视频、演艺节目、网络直播、研学旅行课程等,其核心要义在于转化过程中需要...
关键词: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子柒现象” 资源转化 
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以美国艺术家雷菲克·阿纳多的创作为研究个案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12-118,共7页孟和巴图 常喆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BS05009)的结项成果;2022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介入的策略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NDB260)的结项成果;内蒙古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媒介环境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3JBYJ025)的结项成果。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让艺术创作产生出多种表现形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艺术领域中像一种催化剂,它作为辅助媒介,不仅让计算机科学与设计学科相融合,也不断激发出设计师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为创作以动态作品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 人工智能 视觉传达 
博物馆社会责任在展览策划中的体现与运用——以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展览“气候行动:激发改变”为研究个案
《当代美术家》2024年第4期71-83,共13页杨红 马冉冉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并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气候行动”纳入其中。博物馆通过举办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展览及教育活动支持气候行动、促进积极变化,但如何让这类科普主题展览与公众产生思...
关键词:气候行动 博物馆展览 社会责任 社区参与 
从“视觉沉浸”到“数据沉浸”:数字展览的价值特点与迭代趋势——以“纽约的生活肖像”城市数字展为研究个案被引量:2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杨红 闫涵 唐佳玥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展示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WLB202101)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虚拟展示、数字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数字展览数量大幅增多,内容主题、呈现形态不断拓展。数字展览已不满足提供“视觉沉浸”,开始深度挖掘展览相关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可视化、多感官体验、强交互设计等向“数据沉浸”阶段进发。...
关键词:数字展览 沉浸式展览 数据可视化 城市展 趋势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实践与价值转化——以彝族(撒尼)刺绣为研究个案被引量:3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49-59,共11页杨红 所揽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21FYSB0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中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存续和活力,先后实施了生产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举措,与联合国...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撒尼刺绣 可持续实践 价值转化 
民族音乐研究的面向与策略——西藏传统音乐研究个案举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42-51,共10页觉嘎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环喜马拉雅艺术图谱绘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9ZDA045。
民族音乐研究的面向与策略问题是一个关涉很广的学术命题,不仅涉及理论问题,同时涉及实践问题。从民族音乐研究尤其不同民族传统音乐的多元化文化背景和多样性形态特征等方面看,寻求契合的理论模型和贴切的实践路径是研究成果是否符合...
关键词:民族音乐 西藏传统音乐 个案 
广西沿海地域海洋音乐文化建构与认同研究--以桂南傩戏“跳岭头”为研究个案
《黄河之声》2023年第23期18-21,共4页胡禹 曾美良 
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海洋文化传承创新的通识公共选修课“中国海洋音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GA263)阶段性成果;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桂南“跳岭头”的艺术价值挖掘与“活化”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KY0444)。
“跳岭头”作为广西北部湾沿海音乐文化特色戏曲曲种。艺术特征和文化表达集成了秋社祭祀、海洋崇拜、戏剧故事表演及宗教色彩于一体,经历年更迭形成汉壮文化互融互渗的地方小戏。本文立足于对社群文化形成进行溯源,从艺术表层来总结“...
关键词:跳岭头 音乐文化 建构与认同 
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在低音提琴上的演绎——以维瓦尔第《a小调协奏曲》为研究个案
《戏剧之家》2023年第29期52-54,共3页王诗荟 
随着低音提琴演奏技巧不断丰富,低音提琴演奏艺术也逐渐普及,在当今这个音乐艺术备受重视的时代,低音提琴作为一种独奏乐器,其独特的表现力与优美的音乐性相融合。低音提琴的演奏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复合劳动,因此,在演奏过程中,需要...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 低音提琴 演奏艺术 表现力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网民集体认同的建构机制与反思——以“熊猫丫丫事件”为研究个案
《新媒体研究》2023年第16期98-102,共5页孙思梦 
当前媒体在塑造集体认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却难以激发网民主动行为,因此研究网民集体认同发生的机制对于更好促进其认同至关重要。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以“熊猫丫丫事件”为研究个案,对微博超话社区网民发表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利用RO...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 网络集体行动 共意 集体认同 建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