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

作品数:19被引量:1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鸿雁张新颖丁媛媛胡亚敏石瑶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广州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年文学家》《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冲突与反抗——《荷兰人》中的都市公共空间研究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88-91,共4页李涵 
自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问世以来,空间不再被视为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而是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的空间再现形式,其内部充斥着各式各样社会关系的冲突。当代美国剧作家阿米里·巴拉卡在《荷兰人》这部戏剧以都...
关键词:荷兰人 公共空间 冲突 反抗 
《荷兰人》中的戏剧冲突及身份建构
《戏剧之家》2022年第13期3-5,共3页徐天啸 佘军 
冲突性话语是戏剧中常见的动态语言现象,会给人际和谐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话语分析已逐步成为语用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鲜有学者基于人际和谐管理理论对戏剧人物话语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基于人际和谐管理理论,以《荷兰人》中的戏...
关键词:《荷兰人》 冲突 身份建构 人际和谐管理理论 
神话体系观照下的镜像书写——论阿米里·巴拉卡剧作《荷兰人》中的政治想象
《当代外国文学》2021年第3期37-44,共8页张新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美国黑人戏剧的政治书写”(15YJA752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阿米里·巴拉卡的代表作《荷兰人》是一则神话体系观照下的镜像书写。剧中,巴拉卡将自我分裂为黑人中产阶级男子克莱和社会底层白人女子卢拉,使其以美国社会边缘人的共性建构了精神对位的理想镜像,目的是在艺术创作中对自我欲望进行审...
关键词:阿米里·巴拉卡 《荷兰人》 神话 镜像 政治想象 
戏剧话语中的人际态势——《荷兰人》评价资源分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106-117,共12页李桔元 李鸿雁 
广东省社科后期资助项目"通过意义识解经验:基于语言的认知研究"(GD17HWW01);广州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世纪美国经典戏剧中称呼语功能研究"(2700050348)
新世纪以来,态势(stance)已经成为语言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缺乏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对象有待进一步丰富。Martin(2005)的评价理论通过对语言的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语义维度的精密描写为分析态势提供...
关键词:态势 评价资源 《荷兰人》 人物关系 社会意义 
黑与白的拒与和——阿米里·巴拉卡的《荷兰人》的意象解读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18年第21期210-211,共2页唐夏莹 张新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美国黑人戏剧的政治书写"(项目编号:15YJA752023)
阿米里·巴拉卡的《荷兰人》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荷兰人》中的苹果、地铁和白面具这三个意象进行了解读,展现了巴拉卡在20世纪60年代对种族问题的困惑和最终对种族融合幻想的破灭。
关键词:阿米里·巴拉卡 神话原型批评 意象 种族身份 
戏剧话语中称呼语的态度意义:以《荷兰人》为例被引量:2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167-172,共6页李桔元 李鸿雁 
广东省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GD17HWW01);广州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700050348)
近10多年来,称呼语作为文学话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其丰富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以及语用意义等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态度意义缺乏系统考察。在语言评价理论框架下,结合戏剧话语中称呼语的特点,系统考察称呼语的态度意义,发现称呼...
关键词:称呼语 态度意义 《荷兰人》 身份 
《荷兰人》:袒露流浪者的灵魂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0X期148-150,共3页陆志阳 
《荷兰人》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阿米里·巴拉卡的代表作。在这部戏剧里,巴拉卡通过简单的场景、人物和故事情节向人们展示了黑人反抗种族压迫这一斗争的艰巨性,以及他们通过融入白人文化来实现自我身份定位的不可行性。然而,跳出种...
关键词:阿米里·巴拉卡 《荷兰人》 种族问题 流浪者 生存状态 
浑然天成的《荷兰人》
《歌剧》2017年第6期49-49,共1页卜之 
马德里皇家歌剧院在欧洲的音乐版图上,很难说在两百年里一直位于第一线,毕竟西班牙距离歌剧的中心较远;但马德里皇家歌剧院作为两百年历史积淀的大剧院、西班牙王国帝都的最高艺术殿堂,底蕴也是很深的。早在剧院创立以前,西班牙宫...
关键词:荷兰人 皇家歌剧院 音乐生活 艺术机构 马德里 西班牙 百年历史 巴塞罗那 
徘徊于爱恨之间的男人与女人——《荷兰人》主人公形象再分析被引量:3
《外国语文》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李鸿雁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模式及批评性阅读教学研究"(10YJA740048);浙江省社科联项目"跨种族性关系主题与美国黑人文学中种族身份的建构"(2010B49)的阶段性成果
阿米里·巴拉卡的戏剧《荷兰人》自1964年问世以来一直被国内外评论家视为宣扬暴力对抗的黑人民族主义力作。但是,除了抗议之声,该剧还蕴含浓浓的妥协之意、深深的黑白互爱之情。该剧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巴拉卡由"垮掉一代"时期...
关键词:阿米里·巴拉卡 《荷兰人》 革命 妥协 困惑 
话轮转换系统视角下的戏剧对白解读——基于《荷兰人》的个案分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9期68-71,共4页张国庆 
本文借用话轮转换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以《荷兰人》中的对话片段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从话轮转换的角度理解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和人物关系。分析表明,话轮转换系统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露拉和克雷的对话中,话...
关键词:话轮转换模式 权势关系 性格刻画《荷兰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