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作品数:1624被引量:738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艳杨迎平张晓宏王义杰张白桦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绥化学院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呼兰河传》的视角转换及互补性叙事策略被引量:1
《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106-108,共3页武少辉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其前两章采用成人俯视叙事,具有"散文小说化写作"的特点;后五章及尾声则采用儿童仰视、平视叙事,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特色。文本前后两部分在视角转换及内容叙述上,一方面彰显出较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视角转换 散文化 互补性 
论小说存之于“含藏”
《绥化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30-32,共3页林超然 
关键词:含藏 小说写作 作家的风格 米兰·昆德拉 以作家为中心 《呼兰河传》 《苦闷的象征》 汪曾棋 心理特征 张爱玲 
论萧红后期小说的乡情民俗描写
《绥化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38-43,共6页章云 桂芝 
关键词:后期小说 萧红小说 民俗 《呼兰河传》 娘娘庙 乡情 老爷庙 乡俗 后期作品 《阿Q正传》 
评程仁章《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论集》
《绥化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27-30,共4页杨景春 
程仁章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论集》(以下简称“论集”)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和文学创作一样,文学评论同样要追求一个“新”字,所谓言人所未言。程仁章的《论集》观点新颖,立论深刻,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智...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呼兰河传》 鲁迅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 祥林嫂 文学创作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主义 张恨水 文学作品 
《呼兰河传》三题
《绥化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44-48,共5页郭玉斌 
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有着历久常新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当年,鲁迅先生为《生死场》作序写道:“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这个评语如果移在《呼兰河传》上,也是很中肯的。一、细腻——由于一个女...
关键词:《呼兰河传》 萧红 一个女性 《生死场》 呼兰 女性作者 史诗性 小团圆 小城三月 山地回忆 
“真正评论的任务是发现”——程仁章《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论集》序言
《绥化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32-33,共2页陈鸣树 
程仁章同志所结集的论文集,包括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读完以后,我感到,这本论文集,不但有出版价值,而且将会流传下去。作者是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因此,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凡响。文学研究,归根到底,我认为是人...
关键词: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研究 程仁 鲁迅研究 新写实主义 鲁迅思想 《呼兰河传》 烦恼人生 鲁迅作品 呼兰河传 
试论萧红的乡土文学创作倾向及其特点
《绥化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15-17,共3页周清和 
关于萧红文学的创作道路,以及爱国主义的表现等等,多年来国内外的许多萧红研究者都作过了精辟的论述和评价。本文只就萧红的乡土文学创作倾向和特点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萧红 创作倾向 “乡土文学” 《生死场》 《呼兰河传》 创作道路 赵树理 许杰 中国新文学大系 艾芜 
《绥化师专学报》1991年总目录
《绥化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86-88,共3页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论 恩福 《金瓶梅词话》 东城老父传 社会经济根源 《呼兰河传》 县域规划 中国诗歌 张先一 自读课文 
萧红散论二题
《绥化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32-36,共5页李计谋 果崇普 
萧红是三十年代初走出北疆呼兰河畔的著名女作家。她的故乡所在省份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自1979年以来陆续再版了她的主要著作——《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以及《散文集》、《短篇小说集》。她就是凭着这些卓然不凡的作品走...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生死场》 短篇小说集 呼兰 散论 杂文家 人民文学 聂绀弩 后期作品 
从《一地鸡毛》到《呼兰河传》
《绥化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37-42,共6页章云 
读近年来被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的一些小说(诸如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以至《太阳出世》,刘恒的《状羲状羲》,刘震云的《新兵连》、《单位》和《一地鸡毛》等)就会想到萧红写于四十年代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与“...
关键词:《呼兰河传》 一地鸡毛 新写实主义 《烦恼人生》 不谈爱情 太阳出世 刘震云 池莉 萧红 新兵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