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

作品数:40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杨勇何石彬德光王新跃夏吾南卡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晋阳学刊》《华夏文化》《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宗教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思为业——《俱舍论》的意业观
《China Tibetology》2023年第2期58-71,共14页高颖 
《阿毗达摩俱舍论》将意业界定为心识的造作,即十大地心所中的“思”,又细分为寻与伺、思惟思和作事思。通过思,心可以发起或转变身口二业,或形成不可见的色法。相对的,业力成熟的果报会直接塑造心的品质。在心与业的关系中,心占有绝对...
关键词:  意业  善恶 
论经量部思想对龟兹佛教的影响——以《俱舍论》与克孜尔石窟为主题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11-31,581,共22页霍旭初 
一导论对于龟兹佛教及其石窟艺术的研究,经过中外学界不懈的努力,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要进一步开展龟兹佛教研究,解决好龟兹佛教研究的定位问题是重要的前提。笔者认为:龟兹佛教的历史定位是在部派佛教历史范畴内;理论定位是在“...
关键词:克孜尔石窟 龟兹佛教 毗昙学 说一切有部 部派佛教 历史文献记载 经量部 石窟艺术 
《俱舍论》及其注疏中所见前五识与意识之差别
《佛学研究》2021年第2期103-117,共15页张与弛 
前五识与意识的区分是佛教认识论的基石。在汉译阿毗达磨文献中,两者的区分始见于《识身足论》,发展于《大毗婆沙论》《俱舍论》。《婆沙》中首以“三分别”标志二者差异;《俱舍》延续此说,并在五识所缘境、五识相应慧、意识相应增语触...
关键词:前五识 意识 三分别 推求 名称 
从《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看“白骨观”的影响与作用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77-79,共3页王梦 王会 
河北省政府青年拔尖人才基金项目(702800118015)。
《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故事已经深入人心,“风月宝鉴”就是借用了佛学白骨观的思想,它源自佛学思想,而作为佛学经典的《俱舍论》,则十分形象地传达了“风月宝鉴”里面蕴含的深刻的思想。《俱舍论》第六品详细介绍了“白骨观”(《...
关键词:《红楼梦》 《俱舍论》 “风月宝鉴” “白骨观” 
《大毗婆沙论》之“心狂乱”考
《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3期139-145,共7页李薇 
第6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律藏与阿毗达摩文献的研究”(2018M641107)的阶段性成果。
《大毗婆沙论》记载律藏有三种不犯,即苦痛、心狂乱、最初犯罪者不犯。但是现存律藏中却为四种不犯,即狂者、乱心、苦痛者、最初犯罪者不犯,与《大毗婆沙论》引用的律藏之间存在矛盾。本文首先考察《大毗婆沙论》中与心狂乱相关的梵语,...
关键词: 大毗婆沙论》 《俱舍论》 律藏 心狂乱 不犯 
《俱舍论》中的“烦恼”与“断烦恼”
《中国佛学》2019年第2期220-232,共13页朱兆丰 
按佛教理论,众生由于烦恼的推动而造业感果,继而在轮回中往复不息。若烦恼未断,业果将生生不息。而业即使已造,若无烦恼水润也无法感果。故从轮回中解脱的根本在于"断烦恼"。公元651年,玄奘将《俱舍论》新译,其后,诸家就此展开大规模研...
关键词:《俱舍论》 随眠 烦恼 世亲 说一切有部 
《俱舍论》在藏传承及其义理略述
《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3期21-26,共6页尕藏加 
《俱舍论》是一部在藏传佛教中颇受重视的佛教重要经论,早在吐蕃时期藏地学者就注重对《俱舍论》的翻译和阐释。其名称的含义,应以它的全称《阿毗达摩俱舍论》来理解,如“阿毗达摩”是指可以现观的教法义理;其“俱舍”具有箧藏和宝库之...
关键词:《俱舍论》 藏传佛教 传承 教理 
《俱舍论》研究综述
《中国藏学(藏文版)》2019年第1期69-82,共14页边贵 
文章主要探讨了《俱舍论》的内容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情况及学术动态,同时简要地介绍了目前所保存的《俱舍论》梵文贝叶经的版本情况。
关键词:《俱舍论》 研究动态 梵文版本 
从《俱舍论》探析"胛骨形世界"与"胛骨形雅砻"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8年第4期95-117,共23页更合才让 
World Sokha is a geographical shape of the ancient India where Tibet is lo—cated on the North with snow mountains. While the world geography is discussed in the ancient documents of both Tibet and India, an additiona...
关键词:World WAGON world Sokha Yarlung Sokha 
印度部派佛教“中有”思想
《亚非研究》2018年第1期177-205,共29页程明贞 
'中有'是印度部派佛教各派别间辩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主张'有中有'的部派认为有情死后,为了寻找生处必须有一种自体当作媒介,因而提出细微五蕴身的'中有'。然而,主张有情死后其心刹那生起的部派,理所当然对'中有'持否定态度。在各部派辩...
关键词:中有 部派佛教 《大毗婆沙论》 《俱舍论》 《论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