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

作品数:1243被引量:25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杨秋莉刘峙杨一丁王岩武刚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天脉远红地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职院校“养身·润性·育德”心理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中国德育》2024年第16期64-66,共3页朱耀秀 
2023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研究”(2023ZC204)研究成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秉承“体健心怡、品优技高”的全人教育理念,构建并实践了“养身·润性·育德”心理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明确心理育人理念、确立“全人”教育目标、打造全校一盘棋的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开展“三课堂”...
关键词:心理育人 职业教育 立德树人 
试论王阳明的中医哲学思想被引量:1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6-10,共5页徐仪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中医哲学思想通史”(项目编号:20&ZD032)。
王阳明一生罹患多种顽疾,饱受疾患煎熬。他的功业和著述正是在与疾病的顽强抗争中实现的,因此,王阳明对生命真谛的体认不能不与中医养生学密切关联。当然作为一代大儒,其始终把道德生命看得比自然生命更为重要,强调养德养身本为一体,甚...
关键词:王阳明 中医哲学 议论医药 养德养身 致良知 
以气养身——孟荀“气”论中的儒家身教观被引量:2
《现代哲学》2021年第1期138-143,共6页袁晓晶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清学制新政与儒家政教观的转型研究”(16Z00617)。
早期儒家思想中,孟、荀以"血气"为身体的自然基础,通过讨论"气"的观念,形成"身教"的思想。孟子通过"知言养气"的修身办法,以志统摄气,强调气之浩然与清明;荀子通过"以礼治气"的礼教方法,以教治气,强调气之自然与可塑。孟子的养气说,注...
关键词:血气 知言养气 以礼治气 身教观 
养身、养气与君子之养生观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86-91,共6页孙建伟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7XZX05)。
珍惜、尊重生命乃君子养生观之基础。身外无道,道外无身,君子并未满足于口腹之养、躯体之奉,大道之求与一身之养从来就密不可分。《四书》堪称君子养成之教科书,于养生之理念、路径、方法等论述颇详,从中可一窥古代君子的养生之道。
关键词:《四书》 君子 养身 养气 养生观 
以气养身:孟子的气论与身体
《中国儒学》2020年第1期62-72,共11页袁晓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6Z00617)“晚清学制新政与儒家政教观的转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气"是孟子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气"首先是"身气",是人之身形的基本要素,是人之为人的自然基础。当孟子将其"气"的观念与"心""志"相关联时,自然意义上的"身气"逐渐走向了"浩然之气"与"夜气"。孟子哲学以此"气"来突破人的身形局限...
关键词:身气 浩然之气 夜气 
养身、养心、养性、养德:心身疾病康复的一种新模式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11期1-5,17,共6页丁闽江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JS200106)。
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及竞争压力,人类疾病的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心理和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的心身疾病日趋增加。心身医学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临床分支学科。中医心身相关理论重视情志、体质、个性、环境、道德等因...
关键词:心身疾病 康复 新模式 
《论语》中的养生大道
《文学教育》2019年第20期44-45,共2页赵越 
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其地位被概括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政治层面的地位.《论语》也是具有浓浓的烟火气息的,特别是养生的学问照耀着我们的生活的许多方面.《论语》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入世的生命观,儒家的学士对待人的生命也有一...
关键词:《论语》 养身 养心 养自然 
学习周易文化精华 诠释颐卦和大过卦——教你如何实现养身与养德的统一和应对不寻常之事
《黄河.黄土.黄种人》2019年第5X期3-6,共4页王璋 
《序卦传》曰:'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面对物质条件的富足,有人义利统一、重德节欲,一直过着小康生活,这就是颐卦之卦义。有人却腐化堕落,犯下大过错。只有理性运筹,保持正确的态度,才会转凶...
关键词:周易文化 忧患意识 大过卦 枯杨生稊 枯杨生华 义利统一 六十四卦 《周易》 
论养生和知身的辩证关系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2019年第1期18-24,共7页罗志野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养身和了解自身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人们对自身了解之后,知道了如何保养身体,不仅能够减少某些疾病的痛苦,并且还能够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大地母亲已经把形成人类生理结构的基因赋予了人类,地球...
关键词:养身 知身 五脏 气血 辩证关系 
静坐吐纳养心健体
《开心(康乐寿)》2019年第2期47-47,共1页胡厚丰 
养生之道,首先是养心,然后才是养身。“静坐”“吐纳”,既能养心,且能健体。静坐又叫“打坐”,是儒、释、道均推荐的养生法,也是102岁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之道。“静心功”“调心术”,可教人身心摒念,放下尘怀,少一点贪念,多一分正气...
关键词:养心 静坐 健体 养生之道 养生法 养身 打坐 心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