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化学吸附

作品数:13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危书义夏树伟马丽戴宪起徐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火箭军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分析测试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表面化学吸附的ABS塑料化学镀铜新工艺的研究
《塑料科技》2020年第2期131-134,共4页陈小亮 田曼丽 谷香玉 
采用生物高聚物(壳聚糖薄膜)通过化学吸附将催化剂金属(Pd)固定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基体上,实现了一种低成本、环保的ABS塑料表面活化新工艺。对预处理后的ABS薄膜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解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关键词:表面活化 铜沉积 壳聚糖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H原子在fcc-Fe表面化学吸附和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96-100,共5页赵森 何彬 瞿鑫 
为分析奥氏体不锈钢氢泡的形核和生长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H在fcc-Fe表面化学吸附和扩散行为.结果表明:H原子在fcc-Fe(111)面的表层、次表层和第3层的稳定吸附位分别是fcc_(1)、hcp_(2)和hcp_(3)位,更倾向于吸附...
关键词:fcc-Fe 氢原子 吸附 扩散 第一性原理 
Ge在Si(100)-2×1表面化学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第4期1037-1042,共6页陆顺其 王茺 靳映霞 卜琼琼 杨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64016;10990103);云南省自然基金重点(2008CC01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210207)资助的项目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构造了具有非对称二聚体结构的Si(100)-2×1重构表面,在系统研究了其表面结构及特性的基础上,计算了Ge在不同吸附位置的表面吸附能,以及吸附前后的表面投影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Ge原子在基位(pedestal)吸附最稳定。另...
关键词:化学吸附 表面吸附能 密度泛函理论 
Ag在Si(001)-(2×1)表面化学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期94-97,共4页张芳 李伟 危书义 
用紧束缚下的Muffin-tin轨道线性组合方法研究了0.5个单层Ag原子在Si(001)-(2×1)表面的化学吸附.计算了Ag原子在不同位置时吸附体系的能量.结果表明,Ag原子在cave位时吸附最稳定,在Ag/Si(001)界面不存在Ag-Si混合层,Ag/Si(001)界面为...
关键词:化学吸附   低指数单晶面 超级原胞 
Ag在Si(100)表面化学吸附特性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期254-258,共5页高琳 
本文应用自洽TB-LMTO方法研究银原子在理想Si(100)表面的化学吸附,计算不同位置的吸附能量(Ead),发现相比Si(100)表面其他吸附位置而言被吸附的银原子更趋附于C位置(四重位),在Ag原子和表面Si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健,在Ag-Si(100)界面...
关键词:化学吸附 SI AG 低指数单晶面 超级原胞 
丙烯腈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化学学报》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夏树伟 高林娜 徐香 孙雅丽 夏少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203011)资助项目.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模拟金属铜原子簇Cu14(9,4,1)的(100)表面,对丙烯腈(CH2=CHCN)在Cu(10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状况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丙烯腈分子通过端位N原子垂直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为弱化学吸附,部分电荷从丙烯腈分子转移至铜...
关键词:密度泛函:丙烯腈 CU(100) 化学吸附 
金属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和反应的量子化学簇模型方法研究(英文)被引量:2
《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第F08期1045-1054,共10页徐昕 吕鑫 王南钦 张乾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1002,29973031);国家科技部(2001CB610506);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F010)资助项目~~
综述了本研究小组利用量子化学簇模型方法研究金属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和反应的工作.提出了选簇的三个原则,即电中性原则、化学配比原则和配位原则.发现在符合前两个原则的基础上,一个具有最饱和配位、或最少悬空键的簇往往是一个用于化...
关键词:簇模型方法 氧化物 化学吸附 表面反应 量子化学 
Co在Si(100)表面化学吸附的电子结构和性质被引量:4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2003年第10期1040-1043,共4页危书义 马丽 杨宗献 戴宪起 张开明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批准号 :0 1110 5 1111)~~
用紧束缚下的Muffin tin轨道线性组合方法研究了单层Co原子在理想的Si(10 0 )表面的化学吸附 .计算了Co原子在不同位置时吸附体系的能量 .结果表明 ,Co原子在C位 (四度位 )时吸附最稳定 ,在Co/Si(10 0 )界面存在Co、Si混合层 .同时对电...
关键词:化学吸附   低指数单晶面 金属薄膜 
Mn在Si(100)表面化学吸附电子结构的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4期47-50,共4页危书义 马丽 戴现起 汪建广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0 1110 5 10 0 0 ) ;校青年基金资助 (编号 :990 70 2 4 )
用TB—LMTO方法研究单层Mn原子在理想的Si(10 0 )表面的化学吸附 .计算了Mn原子在不同位置的吸附能 .结果表明 ,Mn原子在C位 (四重位 )吸附最稳定 ,在Mn/Si(10 0 )界面存在Mn、Si混合层 .
关键词:MN SI(100)表面 化学吸附 电子结构 层投影态密度  电子转移 TB-LMTO方法 
表面化学分子吸附增强多孔硅发光效率被引量:1
《科学通报》1998年第3期333-334,共2页尹峰 李学萍 肖绪瑞 张宝文 曹怡 李国华 韩和相 汪兆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2 94 830 0 5)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光化学开放实验室资助项目
关键词:表面化学吸附 多孔硅 发光效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