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美学

作品数:201被引量:23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厉震林邹元江王晶濮波朱鹏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电影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技术发展与表演美学改革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21年第10期137-142,共6页厉震林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项目编号:19ZD11)的阶段性成果。
数字技术催生沉浸式电影时代的到来,表演美学与此共振,生成若干新的诉求:纪实表演有所夸饰、浪漫和矫情,构成一种风格化和卡通化的表演格式;表演需准确、充实和到位,以及有细腻而精致的情感层次,在一种绵实状况中清晰变化;无实物表演的...
关键词:数字技术 电影美学 新诉求 新属性 
从威仪到雅正:新时期初期表演美学与形象塑造
《当代电影》2021年第10期143-149,共7页冯果 王珂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项目编号:19ZD11)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电影表演自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新时期初期,形成了一个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塑造人格美的表演美学观。它由两种相反相成的美学风格组成,一个以塑造英雄人物为核心形成了威仪式人物审美,另一个是以塑造知识分子为核心形成了雅正式人物...
关键词:威仪 雅正 电影表演 行为模式 
1956年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生态分析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0年第12期77-82,共6页厉震林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中国电影表演美学史述”(项目编号:15BC03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956年前后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新中国电影迎来第二个创作高潮。它是一个合力作用的美学结果,包含着磨合、博弈和合作的关系。"人民电影"的"心态"朴素而从容,已有能力"深触"时代的内心感情;苏联表演学派成为美学指导思想,中国表演系...
关键词:1956年 电影表演 美学生态 体验学派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的文脉与观念被引量:4
《当代电影》2019年第8期23-28,共6页厉震林 
中国电影表演文脉可以分为若干阶段,体现出由文化承传、产业需求和政治规范所集合赋予的特点,以及中国电影表演者和中国电影人所集合赋予的银幕形象创新特征与表述方式。中国电影表演历史陈述,可以逐步发展到理论认知和观念总结,探索和...
关键词:电影表演 中国文脉 美学价值 文化观念 
改革开放:电影表演美学的重估时代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18年第11期159-163,共5页肖英 厉震林 
本文以"解密"或者"破译"的方式,解读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的改革开放史,它的发展逻辑、内在文脉、产业效应与文化判断,包括表演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轮回、现实和历史表演的轮回、被动和主动的轮回、集体和个人的表演美学以及从审美、审丑、...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 表演美学 波形理论 重估时代 
试论亚洲惊悚电影表演美学中的角色创造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17年第2期161-162,共2页陈雅舟 
演员创造角色意味着“演员根据电影剧本提供的人物,运用表演艺术塑造出银幕上直观的、活生生的角色形象的创作过程”。一种角色创造方式是否精妙,其判断标准在于角色的形象是否长久地留存在观众记忆里,并恰当地融合入电影故事和主题当...
关键词:电影表演 角色创造 亚洲 美学 角色形象 电影剧本 表演艺术 创作过程 
当代中国电影表演的美学思考被引量:6
《当代电影》2016年第6期9-14,共6页张辉 
电影表演美学以表达人的精神世界为核心,不同民族下的文化与社会精神则是它的背景。在电影表演艺术这项通过电影艺术表现出来、关于人的精神的创作,演员的"艺术化"能力能使创作中富有独创性的美得到体现。优秀的电影表演艺术创作因兼容...
关键词:中国电影表演 表演美学 角色创作 天性与本能 美学思考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表演美学及其生态研究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15年第3期109-113,共5页万传法 
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编号:12YL0907)A类"戏剧与影视学"资助课题成果之一
新世纪之后,中国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由电影市场→电影生产→电影内部结构的逐层渗透中,新世纪以来的电影表演美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格局及特点表现为:伪戏剧化表演或亚戏剧化表演大行其道;生活化表演、无表演的表演渐...
关键词:“刻奇电影” 戏剧化表演 类型化表演 风格化表演 轻表演 媚俗化表演 
“十七年”电影表演美学论纲被引量:3
《当代电影》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厉震林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史述"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11BWY010
中国"十七年"电影的表演美学,形成了一种具有诗意现实主义的中国特色以及东方韵味的表演气质,也构成一种具有新古典主义倾向的红色表演模板。"十七年"电影表演在与政治的矫正、自源、裹卷的博弈和同谋关系中,产生了"十七年"电影表演行...
关键词:“十七年”电影表演美学 演变历程 政治关系 个性化风格 美学来源 
论导演姜文的表演美学及其教育背景被引量:3
《当代电影》2012年第2期53-58,共6页厉震林 
2011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史述>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11BWY010
作为导演姜文的表演美学,形成了一种"一根筋表演美学",它介于状态表演到奇观表演之间,既有状态表演提升以后的"本体象征"表演,也有奇观表演包装下的夸张表演。它的基本发展路线,通过"收"与"放"的交替、"纪实"与"夸张"的演进,成为了姜文...
关键词:导演姜文 一根筋表演美学 “痛点”的表演表述 教育背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