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美学

作品数:201被引量:23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厉震林邹元江王晶濮波朱鹏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戏剧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数字戏剧表演美学建构:理念阐发、实践路径和技术赋能被引量:2
《戏剧艺术》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杨冬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非义行为及其对抗机理研究”(20BC043)的阶段性成果。
将戏剧表演美学与数字美学有机融合,建构一种优势互补的新型数字戏剧表演美学范式,是促进戏剧数字化转型并大规模提高知名度的一条可行路径。数字戏剧表演美学以“现场实时人人、人机观演互动共创”为本质属性,包含“现场实时”“人人...
关键词:数字戏剧表演美学 戏剧表演美学 数字美学 数字技术 
梅兰芳表演美学研究的标志性著作——评邹元江教授《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
《戏剧艺术》2020年第4期154-160,共7页杨锋刚 
邹元江教授的《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一书,以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反思为基点,通过二十三个专题性研究,从不同层面讨论并揭示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审美内涵和特质,对梅兰芳表演美学中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反思、考辨...
关键词:梅兰芳 表演体系 戏曲美学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被引量:2
《戏剧艺术》2016年第2期87-95,共9页肖英 
麦克尔·契诃夫在其一生中,对演员的表演训练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首创了"双重意识""四兄弟""心理姿势""气氛说"等理论和训练方法。这些理论与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特征具有诸多的相通性,譬如"神似""跳进跳出""写意泛美""程式思维"...
关键词:麦克尔·契诃夫 戏曲美学 心理姿势 程式思维 
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下篇)--以梅兰芳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为个案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14年第4期67-83,共17页邹元江 
笔者主持研究的“十一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批准号:07BZX0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Global COE Program(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戏剧影像之国际教育研究据点”“东洋演剧研究”项目的资助
梅兰芳曾三次(1919年、1924年、1956年)访问日本演出。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纯粹是极为正常的名角儿与名票儿、戏班与剧场(堂会)之间的商业演出活动,而1956年的访日演出则是更多带有民间政治使命的色彩。而从中日戏剧的互动、比较、...
关键词:梅兰芳表演美学 解释 日本视野 
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上篇)——以梅兰芳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为个案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14年第3期4-18,共15页邹元江 
笔者主持研究的"十一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批准号:07BZX0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Global COE Program(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戏剧影像之国际教育研究据点""东洋演剧研究"项目的资助
梅兰芳曾三次(1919年、1924年、1956年)访问日本演出。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纯粹是极为正常的名角儿与名票儿、戏班与剧场(堂会)之间的商业演出活动,而1956年的访日演出则更多地带有民间政治使命的色彩。从中日戏剧的互动、比较、交...
关键词:梅兰芳表演美学 解释 日本视野 
梅兰芳表演美学的解释错位
《戏剧艺术》2008年第3期110-110,共1页
邹元江在《艺术百家》2008年第2期发表《解释的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的困惑》一文指出,对梅兰芳表演美学的解释主要有两个路向,一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梅兰芳访日、访美、访苏前后,欧美、日本学界、演艺界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
关键词:戏曲表演 美学精神 梅兰芳 20世纪90年代 3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演艺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