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作品数:827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兆虹郑笑平李倩晓李永东马真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科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采桑子·奉献史流芳
《大江南北》2025年第3期48-48,共1页颜玉华 
繁华消歇后的清旷与自适——欧阳修《采桑子(其四)》赏析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25年第3期22-23,共2页刘秀芬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名列唐宋八大家。擅论诗,撰有...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采桑子 欧阳修 《六一诗话》 清旷 枢密副使 论诗 参知政事 
人在舟中便是仙——读欧阳修《采桑子》
《初中生之友》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熊媛媛 
采桑子①[北宋]欧阳修轻舟短棹②西湖③好,绿水逶迤围④,芳草长堤,隐隐笙歌⑤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⑥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释:①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关键词:采桑子 欧阳修 丑奴儿 罗敷 词牌名 《采桑子》 
叶广芩《采桑子》的音乐性与文化记忆书写
《今古文创》2025年第4期7-9,共3页刘启慧 
叶广芩的小说《采桑子》是对贵族家族史和日常生活的书写,贵族的文化记忆和音乐性的特征在小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作者注意到京剧在金家文化记忆中的作用、王府女性复调式的声音、女性欲望隐晦的表达、对满族家园和生命轮回的集体记忆的...
关键词:叶广芩 《采桑子》 音乐性 复调 文化记忆 
论叶广芩《采桑子》叙事方式
《汉字文化》2024年第22期85-87,共3页宋天宇 
满族女作家叶广芩以雅为格调,带着自身独特的贵族气质让京味小说再次焕发出独特的光彩,《采桑子》是其家族小说代表作,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叙事视角、由小及大的叙事空间和冷静与雅致的叙述语言诉说着她对家族历史的审视和对传统文化的...
关键词:叶广芩 《采桑子》 叙事方式 
“战地黄花分外香”——赏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
《文史精华》2024年第11期72-74,共3页刘诚龙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1929年10月写的一首名词《采桑子·重阳》。毫无疑问,这首词展现出了伟人豪迈乐观的革命气概,当归属豪放一派。然而...
关键词:采桑子 首词 毛泽东词 当归属 重阳 豪放 黄花 春光 
叶广芩京味家族小说与中国史传传统的再创造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63-73,共11页王蔚乔 
叶广芩基于自身的家族生活与北京经验,创作了京味小说《采桑子》和《状元媒》,两部书都采用“以人物为主”的叙事结构,以“单传”“合传”“类传”“自传”的“列传”体式结撰单篇小说,展示人物的主要故事;同时,使用“互见”和“实录”...
关键词:叶广芩 《采桑子》 《状元媒》 史传传统 
毛泽东1929年在闽西长汀
《世纪风采》2024年第7期3-7,共5页李蓉 
闽西长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闪光的地标,留下了深深的红色烙印。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下井冈山,第一次来到福建,攻下长汀城,在长汀建立革命政权;在长汀召开的红四军前委会议上,第一次确定在赣南、闽西建立革命根据地,勾画...
关键词:革命根据地 长汀 采桑子 革命政权 文学才华 蒋桂战争 清平乐 红四军 
叶广芩小说中民族与国家的双重认同——以《采桑子》《状元媒》为中心
《满族研究》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余馨雨 王莉 
以叶广芩的《采桑子》《状元媒》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小说中体现的民族与国家的双重认同。通过对叶广芩小说文本细读以及创作历史背景分析,深入阐述叶广芩巧妙地运用叙事手法、表现传统文化和角色塑造揭示满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命运的...
关键词:叶广芩 传统文化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采桑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心得
《大江南北》2024年第2期48-48,共1页戴仁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