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诗歌

作品数:46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纪薇周卫忠史东娜朱凌赵颖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俄罗斯文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哀伤之下的温暖底色——叶赛宁诗歌《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的艺术特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15期5-11,共7页王晓婷 
抒情诗《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1921)是叶赛宁精神危机初期的代表作,该文拟从音韵色彩、布局谋篇、抒情言志、文本间联系四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创作理念,发掘诗歌的艺术内涵。诗歌以抒情之...
关键词:叶赛宁 《我不叹惋 不呼唤 不哭泣……》 20世纪俄罗斯诗歌 诗歌艺术特色 叶赛宁精神危机 文本间联系 
叶赛宁诗歌中的色彩世界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4期79-81,共3页陈婕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擅长运用颜色词为诗歌画面增添色彩。色彩的加入让诗歌犹如画卷,给读者带来“诗中有画”的意境享受,同时诗句中的颜色词也传达出了一定的文化和情感信息。研究分析叶赛宁诗歌中的颜色词和色彩意象,不仅能够展现其诗歌...
关键词:叶赛宁 诗歌 色彩意象 颜色词 
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中的“天人合一”观研究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姬晨卉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
关键词:天人合一 孟浩然 叶赛宁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海子与叶赛宁诗歌中的“恋地情结”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57-60,共4页赵栋梁 
在中国“后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海子和俄罗斯田园诗人叶赛宁的诗歌作品中都体现着深厚的“恋地情结”,二人在诗歌意象、“城乡冲突”主题和精神层面的终极指归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二人诗作中的“恋地情结”...
关键词:海子 叶赛宁 诗歌 土地 恋地情结 
叶赛宁诗歌的自然主题与人生悲剧被引量:1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0年第2期45-51,共7页张伟 杨景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跨文化研究(201906040164)。
叶赛宁是20世纪初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主题的诗歌,是"诗人在大自然的怀里,大自然在诗人的诗里"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分析叶赛宁不同时期自然主题的诗歌,结合诗人的成长背景,以及当时俄罗斯所处的新旧时代变...
关键词:叶赛宁 自然意识 意象主义 外位性 哀怨 悲剧 
叶赛宁诗歌中的离别
《文学教育》2020年第16期59-61,共3页张明珉 
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可以找到大量"离别"的内容,其中既有关于个人境遇的离别,也有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古罗斯历史文化的离别。通过分析每种离别的具体含义以及诗人对离别的态度,可以更连贯深入地了解叶赛宁的一生,...
关键词:叶赛宁 诗歌 离别 
译者漫谈叶赛宁诗歌的赏析被引量:1
《小学语文》2020年第1期36-37,共2页顾蕴璞 
白桦树是俄罗斯的象征性意象之一。早在19世纪,杰出的俄罗斯纯艺术派诗人费特就写过一首以白桦命题的抒情诗。叶赛宁在20世纪初写的这首《白桦》,虽然源于前辈诗人,但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可以从叶赛宁的自述中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他...
关键词:叶赛宁 象征性意象 白桦树 诗歌创作 前辈诗人 诗人费特 俄罗斯 形象性 
天国不及祖国——试析叶赛宁诗歌《你多美,罗斯,我亲爱的罗斯……》的审美意蕴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7期19-21,共3页孔俐颖 
谢尔盖·叶赛宁是俄罗斯的新农民诗人,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俄罗斯乡村主题,还与大自然及民间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诗歌《你多美,罗斯,我亲爱的罗斯……》作为叶赛宁的一首早期抒情诗兼具这些特点。我们拟从语音、修辞、意境、艺术时空等...
关键词:叶赛宁 抒情诗 审美意蕴 
叶赛宁诗歌中的故乡
《世界文化》2018年第3期33-36,共4页崔国辉 
叶赛宁(1895—1925)是俄国白银时代“伟大的民族诗人”(高尔基语)。他出生在梁赞省康斯坦丁诺沃村,美丽的故乡给了诗人最初的滋养。长大后来到城市,经历了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等大事件,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多次起伏,但...
关键词:叶赛宁 故乡 诗歌 帕斯捷尔纳克 新经济政策 白银时代 十月革命 国内战争 
论叶赛宁诗歌中的革命主题
《北方文学(下)》2017年第4期244-245,共2页栗换 
革命与革命带来的现实与心灵的改变,是叶赛宁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主题下蕴藏的是诗人对乡村、大自然和祖国深沉的爱,是诗人那颗渴望获得身份认同与保持自我的矛盾的心,也是此起彼伏的时代风云。
关键词:叶赛宁 革命  身份认同 保持自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