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论

作品数:56被引量:4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能张国庆黄华军姚爱斌陈嫚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康德“崇高论”视角下的《浪漫地理学》解读
《今古文创》2023年第7期16-18,共3页周颖 
《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是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的经典著作,他通过引用“两极化价值观”的概念将人的主观情性与客观的地理环境辩证融合在一起,提出了“浪漫地理学”,这一大胆新奇又符合现实的想法让地理学与人类精神充分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浪漫地理学》 康德 崇高美 
作为事件的崇高——兼及布迪厄对康德崇高论的策略性回避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2年第2期35-49,276,共16页刘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FZWB021)“理论之后的写作机理与汉语因缘研究”阶段性成果
康德富于代表性地将面对崇高的不适描述为惊怖刺激,已流露出与当代事件思想共通的迹象,但他进而将崇高体验定位于主体对惊怖的克服,又中和了事件而表明认识论无法发生出事件。接续认识论的语言论从推证上蕴含着事件的可能,但从布迪厄的...
关键词:崇高 事件 康德 布迪厄 语言 
崇高的性别维度——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崇高论被引量:4
《文艺理论研究》2021年第4期98-108,共11页陈榕 
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重大标志性科研项目“二十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理论”[项目编号:2020SYLZDXM04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了崇高理论的概念史,辨析了父权制权力话语在经典崇高论中的深刻印痕,勾勒了当代女性主义对崇高美学的重塑,展现了基于女性经验的审美范式、主体立场以及伦理驱动如何影响了当代的概念演进。一种跨越边...
关键词:崇高 女性主义 女性书写 越界 主体间性 
崇高的《老人与海》
《文化学刊》2020年第10期96-98,共3页姜宇迪 
“崇高”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最早由毕达哥拉斯提出,后来朗吉努斯首次将崇高与优美并置论述,此后,艾迪生、伯克、温克尔曼、康德、席勒、利奥塔等人发展完善该理论。其中,康德起过渡作用,因此他的理论尤为关键。《老人与海...
关键词:崇高论 康德 《老人与海》 
埃德蒙·伯克“崇高论”视角下的《白鲸》解读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27期68-70,共3页吴越萌 
《白鲸》是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以实玛利决定去海上追寻自由,登上名为"披谷德号"的捕鲸船,经历一系列冒险奇遇,最后独自从沉船事件中幸存的故事。小说的主线是"披谷德号"船长埃哈伯对大白鲸莫比·迪克的疯狂复仇,结局是...
关键词:捕鲸船 史诗 “崇高论” 
康德崇高论的审美特性被引量: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46-49,共4页陈嫚 
继朗吉弩斯之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崇高"这一美学范畴进行了系统而完善的论述。在康德看来,崇高建立在对象的无形式之中,其审美主体最终指向心灵,并且它在获得"美"的愉悦之前会经历痛感。从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过程三个视...
关键词:康德 崇高 无限性 主体理性 痛感 
伯克“崇高论”与审美现代性的兴起
《中国美学研究》2015年第2期232-253,共22页韩振江 
英国美学家埃德蒙·伯克对崇高的论述,突破了以往古典主义崇高理论的藩篱,扩大了崇高美的对象,探讨了崇高美与优美的本质差异,强调了崇高体验中的痛苦和刺激。这种崇高理论对18世纪的美学、文艺乃至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成为19...
关键词:伯克 崇高美 哥特 现代性 
席勒的崇高论——崇高与艺术被引量:1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61-68,92,共9页张玉能 
席勒把崇高与艺术联系起来,认为激情的讽刺诗是崇高性格的表现,嬉戏的讽刺诗是优美性格的表现。席勒把崇高与悲剧艺术联系起来,指明了悲剧是崇高的集中表现。这是席勒在艺术史上最大的历史贡献,不仅指明了悲剧艺术的崇高本质,而且突破...
关键词:崇高 艺术 悲剧艺术 
伟大心灵的回声——范仲淹崇高论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118-122,共5页张晓勇 
陇东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项目
范仲淹对后世的影响可以用"崇高"一词来概括。他不仅是一位能唤起我们崇高感受的崇高者,他一生的从政为文、建言兴制、身体力行,无不出于崇高的心灵。作为学术思想资源,范仲淹的崇高特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人格主体性崇高、态度认知性...
关键词:范仲淹 崇高 认知性 实践性 审美性 
阴柔与崇高:梁宗岱崇高论的异质性及美学意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51-54,共4页齐光远 
辽宁大学"211工程学术基金"资助项目的相关成果
朱光潜将西方的"sublime"一词译为"雄伟",梁宗岱否定了其准确性。他依据字源学的标准,将"sublime"译为"崇高",确定了其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译名;他将阴柔美与崇高相对接,扩大了崇高理论的研究对象;他否认康德的崇高学说具有绝对真理性,为...
关键词:阴柔美 崇高 异质性 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