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高腔

作品数:143被引量:7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杜建华俞为民景安东薛梅熊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音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神州》《世纪》更多>>
相关基金: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川剧小戏《薪火传承》
《现代艺术》2024年第8期32-33,共2页
获奖/呈现情况1.2023年9月,该作品荣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小梅花集体节目”.2.2023年10月,该作品荣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四川省第十九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三等奖...
关键词:中国戏剧家协会 川剧艺术 川剧高腔 前世今生 戏剧小品 繁盛时期 小戏 端正好 
聊聊戏曲谚语(十八)
《中国京剧》2024年第7期109-109,共1页杨非 
戏曲表演。真嗓唱得工,小嗓韵味丰,没有真嗓底,小嗓不显功。戏曲的演唱,由于行当和音高的关系,在嗓音运用技巧上,往往采取真假嗓(又称大小嗓)结合的方法。如京剧的小生行当,无论念、唱都以小嗓(假嗓)为主,适当结合本嗓;有些地方剧种像...
关键词:地方剧种 戏曲表演 川剧高腔 运用技巧 京剧 真嗓 行当 
嘉州的韵,蜀中的情——嘉阳河川剧高腔《烙碗计》赏析
《艺术时尚》2024年第7期0024-0025,共2页柯馨语 
嘉阳河川剧百年流芳,产生无数经典剧目。川剧高腔《烙碗计》便是其中明珠一颗。《烙碗计》又名《赶侄》,在秦腔和甘肃永昌贤孝中均有出现,受众甚广,后改编为川剧剧目,成为乐山川剧的保留剧目,声名远播。编曲、奏乐、表演都展现了制作团...
简析新版淮剧《赵五娘》导演创作
《中国京剧》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张磊 
高则诚所作《琵琶记》为传奇中的经典之作,在戏曲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自《琵琶记》问世以来即备受关注,文人墨客对其有不少评价,伶工艺人亦多次搬演。吕天成言其“勿亚于北剧之《西厢》,且压乎南声之《拜月》”1,魏良辅言其“自为曲祖,...
关键词:《琵琶记》 魏良辅 川剧高腔 受欢迎程度 地方戏 淮剧 改编本 戏曲史 
谈川剧高腔音乐中的“板腔化痕迹”
《戏曲研究》2023年第4期197-211,共15页魏源 
川剧高腔音乐虽系曲牌体,但在流变过程中已出现诸多板腔音乐的特征,笔者姑且称其为“板腔化痕迹”。通常认为,川剧高腔是在弋阳腔和青阳腔的基础上融合四川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承袭了弋阳诸腔(或称“高腔家族”)“金鼓击节”“不披管弦...
关键词:青阳腔 川剧高腔 曲牌体 板腔 弋阳腔 流变过程 音乐 
我们只记“唱法”——川剧高腔曲牌的分类与认知
《中国音乐》2023年第6期47-60,共14页郭羿努 
2021年度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课题《川剧高腔程式性模块结构级互动特性研究》(课题编号:DP2021001)的阶段成果。
文章以萧梅教授提出的“以表演者为中心”为研究视角,发现当不同的主体面对川剧高腔曲牌分类与认知问题时,表演实践与理论研究两种不同面向在深层思维上的差异。在表演实践中,艺人通过不同的表演惯习唤起“感觉”,并将碎片化的曲牌旋律...
关键词:川剧高腔 曲牌 表演研究 唱腔生成 
川剧高腔在合唱作品《步步姣》中的运用
《现代艺术》2023年第11期23-25,共3页苏榆淞 
2022年度四川音乐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四川本土合唱创作思维的多元拓展与创新》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YXS2022082。
川剧高腔是川剧五种声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声腔。刘奇琦创作的无伴奏混声合唱《步步姣》采用川剧中有着极高地位的锣鼓节奏,与《诗经》名篇《关睢》相融合,加人川剧高腔、帮腔的戏曲元素。下面笔者以该作品为例,从作品的结构特征、川...
关键词:混声合唱 川剧高腔 合唱作品 作曲技术 戏曲元素 复调思维 无伴奏 应用技巧 
以舞台表演为旨归:论川剧高腔《荆钗记》的巴蜀重释
《四川戏剧》2023年第8期43-47,共5页陈纯植 
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温州鼓词《香山》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KYCX22-34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戏《荆钗记》经过川剧艺人的不断尝试与改编,接受着地域化的重释,川剧高腔舞台排演本《荆钗记》冲破了最初南戏敷演的矩矱,适应了地方舞台演出的需要。其在巴蜀持续演绎的内在脉理是对王十朋与钱玉莲所追求的自由爱情的体认,符合地域...
关键词:《荆钗记》 川剧高腔 舞台表演 巴蜀重释 
传统川剧高腔曲牌对先锋女性角色的塑造——以川剧高腔戏《刁窗》为例
《艺术时尚》2023年第11期35-37,共3页周国华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而我们经常说到的“戏曲音乐”,在笔者看来也不能够单独出戏曲的具体表演场景来进行探讨,比如粤剧《帝女花·香夭》一折对长平...
傀儡戏与幕表戏
《文史知识》2023年第1期96-99,共4页翁思再 
在宋元杂剧形成之前,民间就有一种不是由人来表演的表演样式,那就是傀儡戏。隋朝时期一位叫颜之推的人,写过一本书叫《颜氏家训》,里面就有对傀儡戏的记载。到了唐朝有一本书叫《封氏闻见记》,该书记录傀儡戏的种类有悬丝木偶、走线木...
关键词:傀儡戏 舞台艺术 戏曲剧种 肉傀儡 川剧高腔 《颜氏家训》 宋元杂剧 表演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