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高腔

作品数:144被引量:7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杜建华俞为民景安东薛梅熊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音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神州》《文史知识》更多>>
相关基金: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梅女(川剧高腔)——根据川剧传统剧目《夕阳楼》及《聊斋志异·梅女》整理改编
《四川戏剧》2020年第5期184-192,共9页刘兴明 
人物梅秋云、封云亭、梅父、梅母、梅方、梅香、赵龙、张彪、李俊、顾氏、朱温、特使、衙役、展员外、员外妻、傧相、家院等一、赐匾。锣鼓音乐声中幕起。合唱:朗朗乾坤色斑斓,百态千姿舞蹁跹。人在作,天在看,美丑善恶笑谈间。内呼:"特...
关键词:聊斋志异 音乐声 夕阳楼 赵龙 梅香 廉洁奉公 赐匾 宋城 
南戏《荆钗记》在川剧高腔中的流传和变异被引量:2
《文化艺术研究》2018年第1期22-39,共18页俞为民 
温州市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宋元四大南戏在地方戏中的流变"(项目编号:17WSK036)的阶段性成果
《荆钗记》是川剧高腔的传统经典剧目,先后有四种本子,它们皆是根据艺人的抄本整理的演出本。改编者都结合舞台演出的实际,对南戏原作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音乐体制等作了改编,在艺术形式上融入了川剧高腔的艺术特征。而在对南戏...
关键词:南戏 《荆钗记》 川剧高腔 改编 
川剧高腔《琵琶记》考论被引量: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3-12,共10页俞为民 
2014年浙江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重大资助项目(14YSK06ZD);2015年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15jd04)
川剧高腔《琵琶记》是川剧高腔的经典剧目,现存的皆为舞台演出本,根据川剧高腔的舞台演出实际及艺术形式,对原本的情节与人物形象都作了改动,使其更适应于舞台演出。
关键词:川剧高腔 《琵琶记》 情节 人物 弋阳腔 
川剧高腔中的帮腔
《晚霞》2006年第4期46-46,共1页张义富 王双才 
“川剧高腔”最早源自江西弋阳地区的“弋阳腔”。明朱清柳,“弋阳腔”创造出“一唱众和”(即帮腔)这一演唱形式,后逐渐向安徽、四川等地流传,与当地民歌、音乐、方言盲以及风俗习惯相结合衍变出若干变派的声腔,形成当地群众喜闻...
关键词:高腔 川剧 演唱形式 弋阳腔 风俗习惯 当地 
为岁月守梦——评《川剧音乐探微》
《四川戏剧》1997年第6期31-32,共2页刘中桥 
为岁月守梦——评《川剧音乐探微》●刘中桥彭潮溢兄笔耕多年,收获甚丰,现将收获中的“谈乐”部分结集出版,叮嘱我写个短评。我理解他的这番好意,不过是敦于旧谊,给朋友提供个“露脸”的机会,所以我的这点笔墨,会成为名副其实的...
关键词:川剧高腔 音乐规律 蹉跎岁月 理论探讨 艺术个性 观照分析 阅读习惯 “理” 时代精神 史料考证 
漫议“川歌”
《四川戏剧》1997年第6期32-33,29,共3页彭永林 
漫议“川歌”●彭永林何谓“川歌”?我的解释是,取川剧音乐素材(主要是音调),用“主题发展法”创作的具有川剧音乐风味的歌曲。近几年来,由于川剧不景气,为摆脱困境,不少有识之士,想以川歌来争取观众,并认为川歌是川剧改革中...
关键词:戏曲作曲 戏曲音乐 川剧高腔 特性音调 音乐改革 一曲多用 结构形式 发展法 音乐素材 歌曲创作 
《渭城曲》“阳关三叠”新解被引量:2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74-76,共3页张天健 
《渭城曲》“阳关三叠”新解张天健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极负盛名。明人李东阳《麓堂诗话》说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王维诗云: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关键词:阳关三叠 《渭城曲》 第四声 长短句 太行山 川剧高腔 王维诗 《乐府诗集》 叠法 苏武 
川剧高腔[江头桂]类曲牌宫调研究被引量:3
《音乐探索》1991年第1期17-23,共7页李成渝 
川剧高腔[江头桂]类曲牌,包括[江头桂]、[江头金桂]、[四朝元]、[山桃红]、[小桃红]、 [下山虎]等等。[江头桂]类曲牌,唱腔压抑、感伤,适宜刻画剧中人惆怅、哀怨、忧愁、悲痛的心境,故在所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之离别的情节中常用...
关键词:川剧艺术 江头 山桃红 锁南枝 朝元 戏曲剧团 小桃红 五度 钟律 领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