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

作品数:2592被引量:4743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韦冬余沈建民李小红张华向海英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天地悠悠之念”:纽约体验与白先勇《纽约客》的创生
《华文文学》2024年第6期60-68,共9页闫凯 
“天地悠悠之念”是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从“纽约故事”到“纽约客”系列转变的重要表征,与作家本人的纽约体验息息相关。此前研究对这一概念的阐发有所忽略。通过对白先勇在纽约的“冷/热”感知体验与《纽约客》文本的对读,可以归纳出“冷...
关键词:“天地悠悠之念” 《纽约客》 冷/热 纽约体验 白先勇 
桐城派“方、刘、姚”文统的创生及其百年流变
《文学评论》2024年第5期214-223,共10页代亮 
“方、刘、姚”文统的形成渊源有自,成型后又变动不居,呈现出鲜明的层累性和渐进性。乾嘉时期,以“方、刘”并举为先导,“方、刘、姚”文统走向前台;嘉庆后期以迄晚清,“方、姚”并称蔚然流行,成为道咸以降各类文统的轴心,而姚的声望逐...
关键词:桐城派 “方、刘、姚”文统 创生 流变 
《呐喊》的创生与“思想革命”的展开——兼论鲁迅在“联合战线”中的定位与策略
《文化与诗学》2024年第1期5-26,共22页林分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北京文化空间与新文学的制度化研究(1921—1937)”(项目编号:9BZW161)阶段性成果;教育部202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的历史谱系与体系建构”(项目批准号:2024JZDZ046)研究成果
小说集《呐喊》既是鲁迅对于年轻时候的梦的记录,也是其书写个人精神发展历程的见证。鲁迅以文学创作加盟《新青年》阵营,且在杂志激进“赤化”的过程中坚持“思想革命”的主张,这使得他在支持陈独秀等人“谈政治”的同时,又远离现实的...
关键词:鲁迅 《呐喊》 “思想革命” “联合战线” “韧性”战斗 
在语文学、历史主义与诗学之间——论18世纪德国东方学的创生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60-71,共12页梁锡江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18世纪欧亚文学交流互鉴研究”(21&ZD278)。
德国因其自身的政治、地域与文化特点而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英法的东方学研究路线。在坚持传统神学的基础上,德国学者利用自身的严谨性,结合英法等国家的先进思想与资料,推陈出新,在《圣经》文本上开发出三种新的研究可能性,即语文学、历...
关键词:德国东方学 新教神学 历史主义 异化翻译 
南方的新变——新南方写作的概念创生与理论建构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4期166-168,共3页密馨予 
“新南方写作”指的是广东、广西、海南及港澳台地区作家的写作,也可拓展至东南亚地区海外华人的华文写作。在此之前,南方的写作多指江南地区作家的创作,他们塑造了精巧古雅、阴柔忧郁的南方形象。“新南方写作”概念的出现引起了较大反...
关键词:新南方写作 南方文学 南方作家 
“历史小说”的创生:从吴趼人到德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3期1-19,共19页张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12一1917中国文学史料开掘与阐释研究”(项目编号:20BZW137)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民初“历史小说”接替“演义”而创生,梁启超《新小说》杂志将“历史小说”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载于此刊的吴趼人《痛史》即是代表作。吴趼人的《历史小说总序》、《月月小说序》和《两晋演义序》对“历史小说”的诠释,标志着现代...
关键词:历史小说 演义 吴趼人 曾朴 德龄 
藏汉交融、生态文明与文化创生——新时代视野中的达真长篇小说《家园》
《民族文学》2024年第2期196-199,共4页刘大先 
达真是一位对自的写作有着明确规划的作家,《家园》可以视为他“康巴三部曲”的终章之作。这三部曲如果从情节时间上来看,实际上构成了二十世纪康巴藏地政治、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曲折展开的过程。《康巴》勾勒土司制度在上半个世纪的...
关键词:《家园》 土司制度 新中国初期 康巴 藏族人 二十一世纪 交界地带 生命历程 
管怀宾:天际无线 势象创生
《画刊》2023年第11期58-61,共4页邹萍 
时空游代自是炫目,但终归只是表象。而它们的内核,则是“势道”。这类形象规格内造的某种新典模,具有夺破樊笼的无穷张力,不夺目,亦不耀眼,却稳固且恒久。近日,艺术家管怀宾用一场极具诚意的现场展示,无复泥碍地向大众开了心靡。
关键词:张力 现场展示 创生 
传统创生与主体重塑——评王跃文长篇小说《家山》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4期98-103,F0002,共7页王瑞瑞 
乡村是历史叙说的绝佳载体。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历史写作”,再到21世纪以来重述历史的诸种尝试,乡村承纳着作家对历史的体悟、时代的倾吐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索。革命、救亡、解放、改革、复兴,浩浩汤汤的百年中国史在乡村大地...
关键词:革命历史小说 历史叙事 王跃文 历史写作 当代文学 个体生命价值 重述历史 文化意蕴 
译介与重铸:苏俄资源与创生期的中国左翼文论——以1930年前后“托尔斯泰评论”热为考察视角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第3期69-80,共12页覃昌琦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享有世界性声誉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1908—1911年间,俄苏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刚兴起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都把目光聚焦在托尔斯泰“重新估值”上,形成了俄苏文化界的论争势态。这一时期列宁的“托尔斯泰论”具有正...
关键词:苏俄资源 托尔斯泰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 左翼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