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养性

作品数:38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永革向世陵刘春华姜强陈鹤玲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枣庄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学园》《中国哲学史》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孟子创辟性的人性论
《人生与伴侣(国学)》2022年第8期98-100,共3页卢雪崑 
朱子著《四书集注》,作《孟子序说》,引程子语云:“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又引杨氏言:“《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
关键词:《四书集注》 《大学》 存心养性 性善 人性论 正心 朱子 孟子 
“四心”即人性:论孟子的“以性释心”被引量:2
《齐鲁学刊》2022年第2期5-15,共11页张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20FZXA005)。
孟子把人为之心中善的一方面,提升至本原之善的地位。此“心”即是每个人生来即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就是“四心”。“四心”是人类先天固有的仁义礼智“四德”之“四端”,孟子的“四心”由此成为...
关键词:孟子 “四心” 人性 存心养性 浩然之气 善之原 
理学视野下薛瑄对孟子“存心养性”的诠释
《焦作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5-8,共4页龚瑞 
薛瑄在承继孟子"存心养性"思想的基础上,在理学的背景下对其进行了新的阐释。以理学的理论关切为出发点,他主张将存其心作为明澈天理、涵养居敬的修养工夫、感悟大道的基础;将养其性作为尽心、为仁的条件;以复性作为明善、从善的目的,...
关键词:薛瑄 孟子 存心养性 
存心养性,做知行合一的教师 漫谈教师如何克“傲”病
《宁波通讯》2020年第1期78-78,共1页王碧静 
教师是一份直接拿心与工作对象打交道的职业,这个职业的最大特点是以心换心。播种一份爱心,就能博得孩子们的青睐;撒下一份诚心,就能赢得家长的信任。"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留下的印象,直接关乎教育的成效。王阳明在...
关键词:知行合一 
论朱熹与阳明对孟子尽心章理解之异同
《理论界》2020年第1期29-36,共8页徐会利 
在对孟子尽心章的理解上,阳明与朱熹有很大的不同,朱熹是从格物致知角度解释知性与尽心,认为“尽心知性知天”是从知的角度而言,“存心养性事天”是从行的角度而言,“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从态度上而言,知性如同格物,尽心如同知至,知...
关键词:尽心知性 存心养性 格物 生而知之 学而知之 
存心养性
《长寿》2019年第12期47-47,共1页青柠 
【读音】cún xīn yǎng xìng【出处】《孟子·尽心上》【原文】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释义】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
关键词:人的本性 修身 安身立命 心灵思考 一心一意 
从《仪礼经传通解·祭礼》看朱子学的宗教维度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3期54-55,共2页谢遐龄 
如同忽视朱子的经学贡献,人们普遍忽视朱子学的宗教内涵。相应地,儒家修养之宗教意义也被忽视,人们解读孟子“存心养性所以事天”,全然弃“事天”于不顾,于是无从安身、立命,失本矣。朱子十分关注儒学的宗教维度。他与吕祖谦合编的《近...
关键词:《近思录》 朱子学 仪礼经传通解 存心养性 宗教内涵 吕祖谦 宗教意义 宗教维度 
国学修身智慧与企业管理(杂家篇·下)
《风流一代》2019年第6期46-47,共2页齐兴强 
儒、道、释等诸子百家之学,无不把修身作为其立足的根基。国学智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关于修身的智慧更是其精华和核心所在;儒、道、释等诸子百家之学,无不把修身作为其立足的根基。本文从杂家角度分上、下两篇从《二十五史》《菜...
关键词:正心诚意 了凡四训 唾面自干 内省不疚 存心养性 民胞物与 自然之理 管理者 
21世纪儒商文化(连载)
《商业文化》2017年第27期11-14,共4页张桂平 林锋 王作言 
【选自《21世纪儒商文化》一书,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接上期)儒商文化的核心基石:德《论语》是讲什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中有一个字拿出来就可以治天下,这个字就是'德'。孔子...
关键词:本能欲望 存心养性 儒商文化 蘧伯玉 
画道开悟
《艺术市场》2015年第14期58-61,共4页徐光聚 
尝闻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知性之贵于率。故儒曰:“存心养性。”佛说:“明心见性。”道讲:“修心炼性。”革木万物皆有性灵。人秉阴阳五行而生,为万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载天地之大道。
关键词:画道 存心养性 明心见性 阴阳五行 万物 天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