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箭炉

作品数:157被引量:37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石硕赵艾东赵心愚陈志刚刘正刚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社会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说与历史记忆:主体人群与边疆人群如何“与共”?——从“庄蹻王滇”和“打箭炉”说起
《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3年第10期64-70,共7页石硕 
文章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历史上当主体人群与边疆人群之间出现大规模交往交流时,二者必然需要“与共”,需要构建彼此的关联性。在此情形下,人们往往选择和利用传说来塑造共同历史记忆、共同符号。这些传...
关键词:“与共” 传说 历史记忆 庄蹻王滇 打箭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说与历史记忆:主体人群与边疆人群如何“与共”?——从“庄蹻王滇”和“打箭炉”说起被引量:1
《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3期5-13,共9页石硕 
文章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历史上当主体人群与边疆人群之间出现大规模交往交流时,二者必然需要“与共”,需要构建彼此的关联性。在此情形下,人们往往选择和利用传说来塑造共同历史记忆、共同符号。这些传...
关键词:“与共” 传说 历史记忆 庄蹻王滇 打箭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的表达:打箭炉商货的类别、技艺与消费被引量: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8期19-25,共7页田茂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打箭炉榷关与汉藏贸易发展研究”(20XMZ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藏茶叶贸易及其对西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作用研究”(21YJA850007);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资助项目(MZ2021-004)阶段性成果。
清代打箭炉市场的兴起日益成为连接汉藏物资与文化交流的重镇。在人们经济行为的生产、交换与消费过程中,打箭炉流通的商货有输入型、输出型和汉藏文化元素结合型类别,其产品的类别、技艺与消费呈现出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元素与符号。文章...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打箭炉 商货 技艺 消费 
汉、藏共享的文化符号:文成公主传说在拉萨、打箭炉地区的族际流动被引量:9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52-60,共9页刘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VMZ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成公主是唐王朝的公主,在藏族的视野中代表着中原文化,但她又是吐蕃赞普的妻子,被藏族民众视为度母,具有神圣性。文成公主的这种人物特征使其具备了联结汉、藏的天然条件。文成公主的传说首先在藏文语境中产生,清代以后,随着拉萨、打...
关键词:文成公主传说 族际流动 文化共享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箭炉”:汉藏交融下的地名、传说与信仰被引量:23
《思想战线》2019年第3期33-45,共13页石硕 邹立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阶段性成果(10&ZD110);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资助
康定旧称"打箭炉",是清初以来因边茶贸易兴起的一座汉藏共居的著名边城。汉人移民大量进入后,为增进与藏人的文化整合,围绕地名、人名及信仰进行了一系列主观建构:先是塑造"打箭炉"地名及附会诸葛亮"让一箭之地"传说,接着建构出"郭达将...
关键词:“打箭炉” 诸葛亮 郭达将军庙 将军会 
浅析茶马互市与打箭炉城市的形成
《四川建筑》2014年第5期27-28,共2页高波 邓方荣 胡奇志 
打箭炉在历史上被称为"汉藏走廊第一城",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川藏间的茶马贸易密切相关。文章从我国古代城市界定的四个基本要素来分析茶马互市与打箭炉城市形成之间关系。
关键词:打箭炉 城市形成 茶马互市 
清王朝治理西藏的基本法律——《西藏通制》被引量:2
《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78-85,共8页史筠 
清王朝对西藏的管辖治理,是持十分谨慎态度的,比较讲究采取切合西藏实际的政策措施,并注重以法治理。收编入清王朝的民族法典《理藩院则例》中的《西藏通制》,就是清王朝治理西藏的基本法律。这部基本法律最早颁行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
关键词:清王朝 西藏 《理藩院则例》 基本法律 达赖喇嘛 驻藏大臣 民族 法典 乾隆朝 打箭炉 
清末川边“兴学”述论被引量:3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125-131,共7页陈国勇 
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到辛亥革命前夕,由清政府支持,在赵尔丰的主持下,川边藏区次第实现了改土归流。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赵尔丰重视“兴学”的思想和行为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如人所知,川边地区在未改土归流以前,藏族...
关键词:赵尔丰 光绪三十一年 乌拉差役 文化古城 巡警学堂 巴塘 癸卯学制 宗教文化 德格县 打箭炉 
乾隆朝两金川改土归屯之兴起被引量:8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5期35-41,共7页潘洪钢 
清代乾隆朝,两次征伐大、小金川地区。平定土司叛乱之后,在当地驻兵设屯,并将当地藏民改土归屯。这是继乾隆初年黔东南苗区设屯后,又一次大规模兴屯。此事向鲜为学人注意,惟凌纯声先生40年代初在《中国边政之土司制度》一文中略加提及:...
关键词:土司制度 十三年 档案资料 打箭炉 西藏 四川 驻防将军 军事 土兵 小金川土司 
清代四川藏族的普通教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108-113,64,共7页杨明 
四川藏族计92.19万人,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55.44万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30.61万人,木里、冕宁、盐源、宝兴、石棉、平武等县的6.04万人。清代,特别是在改土归流之后,四川藏族地区一度出现了藏族教育的兴旺发达时期。现将兴办普...
关键词:藏族 四川 打箭炉 西藏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藏族教育 普通教育 军队 平武 赵尔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