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

作品数:636被引量:76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樊崇义王健段启俊姚显森向朝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主与法制》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人民检察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疑罪从无与国家赔偿被引量:1
《人民检察》2020年第23期7-10,共4页何家弘 
认定错判的证明标准应该低于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标准。法律不能要求证明申诉人无罪的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也不能把查明事实真相作为纠正错判的前提条件。决定国家赔偿的证明标准高于认定错判的证明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也...
关键词:刑事错判 无罪推定 疑罪从无 证明标准 国家赔偿 
对疑罪从无原则的反思
《人民检察》2015年第12期39-40,共2页熊红文 
刑法学界和实务界一直倡导要坚持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即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疑罪案件,应当彻底宣告无罪,而不是秉着疑罪从轻的“潜规则”。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是很有必要坚持这个原则,即对于单个人犯罪或者只存在一个共同犯罪的...
关键词:疑罪从无原则 死刑案件 反思 证据不足 共同犯罪 “潜规则” 司法原则 个人犯罪 
以法治精神为引领 以法律监督为主线 切实肩负起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特殊责任被引量:1
《人民检察》2015年第10期1-1,共1页曹建明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而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又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就要真正以法治来引领检察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以司法理念的提升促进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要坚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
关键词:法治精神 法律监督 特殊责任 社会公平正义 办案质量 国中 疑罪从无 公正司法 
疑罪从无与冤假错案关系论被引量:3
《人民检察》2015年第3期13-18,共6页董玉庭 
演在理性层面上,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疑罪从无原则均表示出足够的认同,但实务界必须时时面对法益侵害方面和案件事实决疑能力的压力。疑罪从无原则可以逻辑解析为两部分:一是准确判断疑罪,二是一旦判断疑罪,坚决从无。倡导疑罪从无...
关键词:疑罪从无 冤案 假案 错案 
检察机关非法证据排除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5
《人民检察》2015年第4期6-10,共5页薛献斌 
在修改后刑诉法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体系中,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负有重要职责。笔者通过对湖南省多地检察机关非法证据排除状况的专题调研走访,发现检察机关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界定难、启动难、证明难、裁决难和配合难五大问题。出...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检察机关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调查 专题调研 审前程序 检察人员 疑罪从无 
购买办案单位“退还”的赃车是否构成犯罪
《人民检察》2014年第16期47-48,共2页刘伟 伍晋 
案情简介2013年3月,喻某秘密窃取了未上牌证的华洋牌T4越野摩托车一辆,为长期占有、使用该摩托车,喻某于次日联系非法办证人员,伪造了该摩托车的购车发票、车辆合格证等凭证,凭证中将"华洋牌"错写成"喜马牌"。之后,喻某无证驾驶该摩托...
关键词:犯罪所得 证明标准 疑罪从无 司法权威 上游犯罪 犯罪性质 犯罪形态 法益 非法利益 刑事案件 
哀之而鉴之——读《冤案何以发生》有感
《人民检察》2014年第5期56-57,共2页蔡勇 
英国政治哲学家哈耶克在论述“规则与正义的关系”时说:“所谓正义,始终意味着某个人或某些人应当或不应当采取某种行动;而这种所谓的‘应当’反过来预设了对某些规则的承认:这些规则界定了一系列情势,而在这些情势中,某种特定的行为是...
关键词:冤案 佩特 吉姆 有罪判决 检察官 法律工作者 鉴之 命案必破 疑罪从无 错案责任 司法 无辜者 辛普森 
冤错案件防范中司法理念的变革被引量:5
《人民检察》2013年第17期32-34,共3页赵秉志 
面对已经发生的冤错案件,我们可以发现:人权保障虽早已明确写入宪法并成为一项公民权利,但公安司法机关却可能对侵犯人权的行为熟视无睹;刑事诉讼法早已将疑罪从无作为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疑罪从轻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却能大行...
关键词:刑事司法理念 案件防范 公安司法机关 刑事诉讼法 变革 现代法治理念 人权保障 疑罪从无 
疑罪的认定与处理被引量:6
《人民检察》2006年第07S期26-28,共3页段启俊 
疑罪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因证据不足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罪行轻重、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等方面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的情况。实践中要注意将疑罪案件与疑难案件区别开来,掌握好疑罪的认定标准与处理原则。
关键词:疑罪 证据不足 疑罪从无 疑罪从宽 
对存疑不起诉案件的补查力度亟须强化
《人民检察》2005年第03S期59-59,共1页熊皓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该条款是有关存疑不起诉的规定.存疑不起诉是"疑罪从无"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检察机关公诉权的重要组成部...
关键词:存疑不起诉 证据不足 案件 疑罪从无 公诉权 补充侦查 起诉条件 关公 规定 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