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证诗

作品数:69被引量:5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何泽棠綦维阮氏明红王燕飞郝润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世的共感网络——宇文所安“非虚构诗学”之本质及相关论争
《中国文化研究》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史笑添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国学专项重大课题“中国美感:古典资源的再发现”(GZGX2018)的阶段性成果。
宇文所安提出“非虚构诗学”一说,认为中国诗歌的意蕴不可能脱离其字面传达出的现实情境感受。但学者常将之误解为依照字面死板解读。在宇文所安的界定下,“非虚构诗学”含有现世、实感双重意蕴,可以通过“兴”之“引譬连类”思维,用诗...
关键词:非虚构诗学 连类 现世感性真实 讽寓 以史证诗 
《四库全书考证》诗歌文本整理的方法、价值及其疏误--以宋诗整理为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96-104,共9页赵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宋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21AZW008)。
《四库全书考证》收录了很多精审的考证成果,这些成果颇具学术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四库馆臣的学术水准。通过详细考察馆臣有关宋诗的考证成果可以发现,馆臣对于诗歌的校勘方法多样、成果丰硕,他们能够充分结合诗歌的用韵、对仗、用典等文...
关键词:诗歌校勘 四库馆臣 以史证诗 
论钱锺书诗学批评中的“以史证诗”--以《宋诗选注》为中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13期178-182,194,共6页张金 
2020年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诗史互证’视野下钱锺书的诗学批评研究——以《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为中心”(项目编号:202010370009)研究成果。
钱锺书对于“以史证诗”虽然多有批评,但其学术研究中却多有采用之者,这一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宋诗选注》之中。《宋诗选注》中的这些“以史证诗”的诗学批评在思想理路和实践层面上显示了“以史证诗”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具有的活力和价...
关键词:钱锺书 以史证诗 《宋诗选注》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四库馆臣的诗歌注释思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23-128,共6页何泽棠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苏诗古注研究”(16JHQ045)。
《四库全书总目》对《四库全书》收录的诗歌注释著作作了精审中肯的总结评价,总结了从汉代到清代诗歌注释的主要规律。首先,四库馆臣总结了诗歌注释者对诗歌写作目的的分析,强调了“以史证诗”方法的作用。其次,四库馆臣总结了历代诗歌...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诗歌注释 以史证诗 释意 
舌尖上的白居易
《寻根》2020年第6期89-96,共8页周朝晖 
解读白居易,不妨多维度审视,可"以史证诗""以诗证史",亦可"诗史互证",还可从最基本的日常食事角度来接近、理解白居易的文学与人生。白居易爱吃爱喝,终生如此。他不仅津津有味地品尝盘中肴、杯中酒、盏中茶,还将舌尖上的细腻感受形于笔...
关键词:文学与人生 白居易 以史证诗 多维度审视 以诗证史 诗史互证 日常生活 诗文 
《木兰诗》与北魏兵役制度考论被引量:1
《乐府学》2018年第2期270-285,共16页冷卫国 张瑞娇 
以兵役制度为切入点,可以更深刻地探究《木兰诗》内容的时代性特征。在北朝部族兵性质的世兵制之下,部族成员世代服兵役,且出征需自备物资,出征归来按战功行赏,兵士地位较高,家庭状况较好。北魏中后期征兵制的出现对六镇兵士的世袭性有...
关键词:《木兰诗》 北魏 兵役制度 以史证诗 
《诗经》研究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
《长安学刊》2018年第6期39-41,共3页侯春杰 
自郑玄采用“以史证诗”的方法笺注《诗经》后,后世学者也采用此方法来研究《诗经》,用史事证实诗歌内容,对诗歌文本进行更加合理解读;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后,学者把《诗经》作为史料来研究,探析其背后的政治得失与文化风俗。
关键词:《诗经》 以史证诗 以诗证史 
论刘克庄的诗注观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25-128,共4页李晓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诗宋注考论"(13YJC751024)
对于南宋的诗歌注释,刘克庄有自己的理解和理论。首先,在强调典故注释的准确性的同时,其对典故注释的有效性保持了非常警惕和理性的态度,并没有把从探寻诗人用事到探寻诗人用意的递进绝对化,明确指出二者之间往往有着难以跨越的距离;其...
关键词:刘克庄 典故注释 以史证诗 反思 自得 
论《四库全书总目》之诗史观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45-48,共4页王学强 
《四库全书总目》一方面主张慎用以史证诗,一方面提倡以诗证史。它强调传统诗史观中的真实观念和忠君爱国观念,而忽略了诗史的讽谕美刺功能,试图抑制诗史在品评君主和议论政教方面的特质。这符合《总目》温柔敦厚的文学主张,体现了《总...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诗史 以史证诗 以诗证史 温柔敦厚 
彭志强的诗歌地理学——读彭志强诗集《草堂物语》
《星星》2016年第8Z期120-125,共6页蒋蓝 
栖居成都草堂是杜甫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充满机变的时刻,一如17世纪诗人约翰·多恩的'紧急时刻的祷告'。杜甫的眼泪被蜀籁与声鹃所深切浸淫,淬就出他特有的诗歌水晶。他在草堂时期写诗271首(内含他进出蜀地的23首),从他流传至今的1400余首...
关键词:彭志强 《诗薮》 诗学批评 编卷 老杜 兴象 物语 多恩 惟中 以史证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