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分析

作品数:224被引量:18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颖黎清群陈会丽黄启萍董海军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命的旋歌与回响——《诗经》瓜果意象意蕴分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3期95-97,共3页崔露文 
意象作为文学创作中情感表达与象征的手段,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经千年的文化沉淀与传承,作品中呈现出的意象已经成为文学原型,多次出现在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中。其中,瓜果意象作为植...
关键词:意象 《诗经》 瓜果 生命 
宋代茶诗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意蕴分析
《福建茶叶》2024年第11期181-183,共3页刘赛男 
不同朝代茶诗具有的艺术特色呈现出了差异性,其影响因素则展现出了多样性。例如,茶文化的发展、社会审美倾向等。这也决定了对宋代茶诗艺术特色做出研究,既是了解宋代茶诗特点的过程,也是对宋代社会文化发展、文人群体创作环境等进行探...
关键词:宋代 茶诗 艺术特色 文化意蕴 
《边城》的人性之美与悲剧意蕴分析
《最小说》2024年第11期16-19,共4页郭小彦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边城》的影响力尤为深远。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勾勒出一幅别具一格的“湘西世界”图景,其中蕴含着人性的美德与善良,优美、独特的风景,也弥漫着深刻的悲剧色彩,悲剧性加深了读者对“湘西世界”的认识以及对《边城》...
关键词:《边城》 人性之美 悲剧意蕴 
幻象诗学情境的构建——《诗学和诗学美学:从幻象到幻指》之五
《南腔北调》2024年第10期42-67,共26页枣红马 
一、情境是由实际的时空和想象的时空构成(一)情境的表意性和非表意性从过去对于诗的神秘意蕴分析来看,诗如果要蕴蓄神秘意蕴,就必须构建神秘的诗学情境。因为神秘意蕴不是说出来的,语言对于神秘意蕴的表达简直是无能为力,意蕴只有“蕴...
关键词:意蕴分析 幻象 表意性 诗学 神秘 情境 意象 
隐性的女性标准与显性的男性理想——元杂剧“儿女夫妻”称谓的文化意蕴分析
《戏曲研究》2024年第3期143-157,共15页朱一泉 
中央戏剧学院2022年度“数字人文时代戏曲研究的新面向”会议(会议编号:XSHY202201)成果。
“儿女夫妻”,抑或“儿女夫妇”“儿女妻夫”,是元杂剧中的常用夫妻称谓。“儿女夫妻”多见于元人杂剧作品,明臧懋循《元曲选》中有《争报恩三虎下山》《裴少俊墙头马上》《吕洞宾度铁拐李岳》《黑旋风双献功》《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关键词:元人杂剧 元杂剧 鲁斋郎 后庭花 包待制 黑旋风 还牢末 双献功 
苏轼笔下月意象之意蕴分析
《大观(东京文学)》2023年第6期7-9,共3页刘广辉 
苏轼笔下的月意象寄托着他绵绵无尽的情思,抒写着他的孤寂愁苦和高洁情怀,更蕴含着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他笔下的月意象所表达的不仅是他个人的思想情感,也表达了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志趣,启迪着后人的心智,涵养着一代代人的精神。
关键词:苏轼 月意象 文化内涵 
综合性学习的意蕴分析与活动设计
《少年写作》2021年第29期33-35,共3页简先标 
学会学习、合作学习、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方案和活动,让教学具有综合性学习的要素和本质。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审美意蕴分析
《山海经》2021年第18期0118-0118,共1页魏安东 
人类对于外界的美都有着一种莫名的追求和向往,从而通过其欣赏而获得良好的心灵体验,也促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而在这过程当中,如何能够提升审美意蕴,那就需要通过相应的课程教学来进行提升。无论是专业的学生还是一些非专业的学生,...
关键词:高校 美术鉴赏 课程教学 审美意蕴 
辛弃疾田园闲适词的生命意蕴分析
《新纪实》2021年第8期51-53,共3页伍婷婷 
辛弃疾是南宋词坛巨匠,他以豪放词风的创作,打破了以往艳丽的创作思想,提升了词在文坛中的地位。在辛弃疾的作品中,田园闲适词是一个重要组成,此类作品兼具柔美与壮美,柔中有刚,取材多源自民俗风情、乡间景物,极具生命意蕴,对于后世的...
关键词:辛弃疾 田园闲适词 生命意蕴 创作基础 审美价值 
孙致弥早期诗作的情感意蕴分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50-60,共11页吴思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15YJC751047)。
孙致弥(1642-1709)是清初云间重要文学家,嘉定六君子之一,他才情藻逸,尤长于诗,出仕之前,创作了大量具有遗民情怀的诗歌作品,诗中常含感愤不平之气,体现了“悲以深,壮以婉”的美学风貌,且能符合怨而不怒、具中和之美的雅正之旨。本文选...
关键词:孙致弥 嘉定 诗风 遗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