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泽

作品数:1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新诗汉语诗歌国语现代汉语诗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古典文学知识》《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韵文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南大学教授孟泽谈郭嵩焘: 有深情,有勇气,更有清醒的认知
《十几岁》2024年第36期23-26,共4页刘秋香 黄珺 孟泽 
孟泽读研究生时,“走向世界丛书”里面收录的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让他既怦然心动,又瞠目结舌。他惊讶于晚清士大夫郭嵩焘的见识、深情与勇气,感慨这样一个能够提供新的世界观、新的文化视界的人,一直未被重视。后来,孟泽在湖南教...
关键词:文化视界 教育电视台 郭嵩焘 中南大学 走向世界丛书 《伦敦与巴黎日记》 《湖湘讲堂》 研究生 
道学绝者兼风流:陈白沙的自然之学
《文化与诗学》2020年第1期-,共18页孟泽 
以"自然"为核心理念的"自然之学",是陈白沙在"道学"传承中的自觉选择,根植于白沙独特的心性,根植于他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是他求"真"求"知"的结果,也是求"善"求"美"的结果。"自然之学"不仅是本体之学,也是伦理之学、审美之学。"自然"...
关键词:陈白沙 自然 自得 审美 
“工夫即本体”——彭燕郊的诗学思想与立场被引量:1
《诗探索》2018年第5期12-32,共21页孟泽 
徐炼在《“你,一个生动的过程”——彭燕郊诗读法臆说》中,把呈现在彭燕郊诗里的缤纷的“对象”世界,称为“自由意识的华严之境”,称为“审美形态的思想”或“动词性的、过程性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许多具体个别的人生(...
关键词:诗学思想 彭燕郊 本体 工夫 “对象” 自由意识 审美形态 “思想” 
月光皎兮,情人燎兮——浅析杜拉斯小说《情人》与德彪西钢琴曲《月光》中的断片美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孟泽 周晓宇 
作为现当代文艺的重要属性,"断片美学"对于揭示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以独树一帜的"女性写作"而成为传奇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和现代音乐的先行者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在各自的代表作小说《情人》和钢琴曲《月光》中用清冷寂静...
关键词:杜拉斯 德彪西 断片美学 
启蒙与信仰之间的困扰——读鲁迅《破恶声论》
《文化与诗学》2015年第1期3-20,共18页孟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文学艺术思想通史·现代卷”(项目号:13JJD750003)的阶段性成果
《破恶声论》是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发表的一篇未完成的文言文,对当时流行的'破迷信''崇侵略'说进行了驳议。鲁迅认为,信仰的发生是人类自然而然的精神现象,'迷信'不是罪过,可怕的反而是那种标榜救国的'无信仰之士人''破迷信之志士'的所...
关键词:鲁迅 启蒙 信仰 国民性 人极 
“绝对的开端”:“新诗”创生的诠释与自我诠释被引量:2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91-96,共6页孟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2013年度重大项目"中国文学艺术思想通史.现代卷"(项目编号:13JJD750003)的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陈太胜;孟泽
胡适称之为"偶然之偶然"的"新诗",是近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精神运动的结果,其初始的动机与动力,远不只是关于审美的,甚至主要不是关于审美的,对此的诠释与自我诠释,同样多元而丰富,很难用任何一种"绝对的开端"予以简单描述。闻一多发表于1...
关键词:新诗 新文学 闻一多 形式 格律 冯至 浪漫主义 象征 
诗歌的属性与汉语的属性——周作人对于现代汉语诗歌可能性的诠释被引量:3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67-75,共9页孟泽 
"五四"诸大师中,周作人最早从有关"古文"与"白话"、"旧文学"与"新文学"、"旧诗"与"新诗"、"地方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相互对立互相取消的立论中走出来,也是最早超越文学的纯粹启蒙立场的"新诗"倡导者和理论建构者,他对于汉语诗歌在"新的...
关键词:周作人 新诗 国语 自由 传统 
故乡:作为书写的基本立场——聂茂早期乡村散文解读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6-19,共4页孟泽 汤锋 
聂茂早期的乡村散文与时尚或流行无关,更多的是以"故乡"作为书写的关键词和话语的基本立场。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乡土气息见证了书写的定力,水稻情结显示了孤独的魅力,漂泊之镜呈现了苦难的张力,内部风景彰显了智慧的引力。聂茂的自觉...
关键词:聂茂 乡村散文 话语立场 审美追求 
整体主义逻辑与“业余精神”——理解汉语诗歌与诗学的一个视角被引量:1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77-83,共7页孟泽 
汉语诗歌在最初的命名以及诗学分解中,便呈现出了有机的整体主义取向,日后的发展,此种取向不仅没有中断,甚至得到强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关于诗歌、关于艺术与政治、历史、伦理的系统思维和整体主义逻辑,逐渐深入人心,几乎成为不证自明...
关键词:整体主义 诗歌 诗学 业余精神 
“且介”身份、“悖论”立场与否定式话语——王国维、鲁迅的思想取径
《文化与诗学》2011年第2期1-36,共36页孟泽 
王国维、鲁迅的思想取径,基于他们无从摆脱的"且介"身份和"悖论"立场,他们常常是通过自我否定以获得自我肯定的,并由此造就了他们否定式的话语方式。包含着整个民族不止一个世纪的屈辱和辛酸的"且介"身份及其处境,赋予王国维、鲁迅空前...
关键词:王国维 鲁迅 且介 悖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