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艳

作品数:32被引量:3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VB可视化测量数据高校MATLAB更多>>
发文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计算机与现代化》《现代制造工程》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据可视化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被引量:4
《福建电脑》2019年第6期147-148,共2页王贺艳 何南思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已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按照“二线三段四环节”的思想进行教学总体设计。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互联网+ 
基于移动平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应用与实践
《福建电脑》2018年第9期168-169,共2页王贺艳 
移动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将移动设备赋予新的活力,变为大学生学习的工具,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移动平台 信息化 教学 
如何培养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高技能人才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5期64-66,共3页王永红 王贺艳 
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为依据,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介绍了如何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岗位人才。
关键词:艺术修养 UI设计 数字媒体 
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福建电脑》2016年第9期147-147,164,共2页王贺艳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贯穿于课内课外,课内的"知识学习"加强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教育;课外"活动",提高思想品德、生理素质教育;课外学习小组活动,开展创新素质培养。
关键词:教学 创新 综合素质 
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被引量:1
《福建电脑》2015年第9期149-149,共1页王贺艳 王永红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在课内课外的,通过"加强课内实践教学、提升课外创新能力、课内课外双向融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大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外的创新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课内知识学习...
关键词: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融合 
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的探索与分析被引量:6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年第6期271-272,共2页王永红 王贺艳 
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的不断发展,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尤为重要。合理有效运用嵌入式软件测试的策略和技术,提高系统开发效率,保证嵌入式软件产品质量。
关键词:嵌入式 软件测试 实时性 覆盖率 
深入开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精品资源课建设
《福建电脑》2013年第8期190-191,共2页王贺艳 
校级精品课
论述了作者以精品意识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精品资源课建设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关键词: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精品资源 课程建设 
基于数学模型的电机动态原理课件的设计
《电脑学习》2009年第4期113-114,共2页王贺艳 
介绍利用Visual Basic编程实现电机动态原理课件的设计方法,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交、直流电机中线圈的运动及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模型 电机 动态原理 旋转磁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建设被引量:1
《福建电脑》2009年第7期33-33,共1页王贺艳 马晓晨 
国家级精品课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06AIJ0240060)
本文介绍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建设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层次主线模型"的课程建设新模式。从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建设。
关键词:实践能力 层次主线 创新能力 
基于MATLAB的三维表面非均布测量数据的可视化被引量:4
《机床与液压》2009年第12期207-208,147,共3页王贺艳 衡军山 
介绍了一种在MATLAB中实现三维表面非均布测量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于三维表面的非均布测量数据,利用MATLAB的有关函数,确定出均布的坐标点,通过拟合、插值获得均布坐标点处的高度坐标值,实现了将非均布测量数据转换为均布测量数据,并利...
关键词:可视化 三维表面 坐标测量机 插值 拟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