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霏霏

作品数:9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视觉传达设计视觉艺术视觉图式案例分析公共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丝网印刷》《网印工业》《文艺生活(下旬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科学标识设计去同质化的方法研究
《丝网印刷》2024年第19期53-56,共4页陶霏霏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视觉设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20SJA0400)。
科学标识的设计容易产生元素同质化的问题,对色彩要素中色相和彩度进行分析,采用5种设计手法试寻找科学标识设计去同质化问题的手法和路径,以实现科学标识的差异化设计。
关键词:科学标识设计 同质化问题 差异化手法 
印刷技术对科学知识视觉传播的发展与作用研究——以铜版印刷为例
《网印工业》2024年第7期82-85,共4页陶霏霏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视觉设计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0400)的阶段性成果
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带动知识传播和书籍更新,使用铜版印刷的艺术媒介铜版画应运而生并走向世界。彼时科学书籍插图常以铜版印制,画面遵循古典视觉范式并兼具艺术美。本文分析铜版画发展及传播,探讨艺术家参与科学知识视觉创作的方式,解...
关键词:铜版印刷 科学知识 书籍插图 视觉设计 视觉传播 
2020“毕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主题研讨会纪要被引量:1
《装饰》2020年第6期12-15,共4页李拓 毕学锋 陈磊 张欣荣 王子源 何方 陶霏霏 曾敏 田博 钱磊 方晓风 
《装饰》从2010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期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专题,聚焦一个专业,每5年轮换一次,依次为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以及信息艺术设计。从2015年开始,毕业设计专题的组稿增加了小型研讨会环节,邀请参与专题...
关键词:信息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学科发展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专业负责人 设计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所指——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毕业作品解读被引量:1
《装饰》2020年第6期48-49,共2页陶霏霏 
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首次为毕业展定名"实验"。此后,几乎所有的教学、艺术创作均围绕"实验"展开,至今已经7年。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方向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设计语言与路径。本文结合近年平面设计方向的毕业作品,对作...
关键词: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失控——人造与天生的联姻
《装饰》2020年第6期52-52,共1页金洁 何方(指导) 王帆(指导) 陶霏霏(指导) 
设计者自述:失控指的是人造世界,就像自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自我进化与学习,变得具备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并逐渐脱离我们的控制。凯文·凯利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一书中谈及自然与人类的失控现象,人造物与自然生命...
关键词:人造器官 人造物 人工智能 工程化 现代农业生产 视觉主体 失控 自然物 
混沌
《装饰》2020年第6期53-53,共1页曾钒洲 何方(指导) 陶霏霏(指导) 王帆(指导) 
设计者自述:从"科技推动艺术创新"议题,到数学与物理学领域,如何以混沌系统为理论基础,利用编程语言还原其形式美学的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这一套毕业设计最复杂的地方就在于设计过程。对设计过程的再设计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如静态海报...
关键词:视觉化 物理学领域 混沌系统 海报 艺术创新 视觉语言 毕业设计 不可预知性 
由科学证明要素到艺术设计思考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2期128-129,共2页陶霏霏 
科学中理性、严谨的证明过程与常见艺术表现形式的自由在人们的潜在认知中有着较大差异。然而如数学等学科在研究中与艺术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科发展伴随了可视化表达的不断丰富。本文就求证过程的美感可能及围绕证明思考的五类...
关键词:证明  数学 设计 
由具体科学模型到设计创意思考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3年第6期111-116,共6页陶霏霏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为:CXZZ11_0942)
科学研究中的各学科大多包含一些具体模型,其可作为一类素材线索在转换中形成多样并丰富的设计表达。本文从对科学模型的思考出发,就科学与艺术模型的基本认识、模型同公式的对应创作、3 D打印技术引导下的模型输出、6类设计创作手法与...
关键词:科学模型 设计表达 转换方式 
脚印符号与纪念空间——围绕“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的公共艺术案例分析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年第7期259-260,共2页陶霏霏 
作为纪念性题材的公共艺术品,"历史证人的脚印"铜板路同所处展场空间及人物关联,并距建造过去十一年,以该时间跨度对其再次审视具一定时空意义与研究价值。其展馆空间亦具历史性、代表性和地域性,由始建到扩建至今27年,与国内公共艺术...
关键词:脚印 符号 公共艺术 空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